摘要:10条公交线路化身为移动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大雁塔、钟楼、大唐芙蓉园等历史地标,将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珍贵文物“搬进”车厢,让市民游客在公交出行中沉浸式感受千年文脉的流淌。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公交集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打造的“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正式上线。
10条公交线路化身为移动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大雁塔、钟楼、大唐芙蓉园等历史地标,将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珍贵文物“搬进”车厢,让市民游客在公交出行中沉浸式感受千年文脉的流淌。
车厢变身“移动展厅”
上午9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南广场人头攒动,今日“流动的博物馆”5路公交车前挤满体验的市民。
步入车厢,周朝的牛尊、秦朝的杜虎符、汉朝的鎏金铜蚕、唐朝的鸳鸯莲瓣纹金碗等文物展板依次展现,每件文物下方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唤醒AI数字人讲解员。乘客李女士举着手机边听边感叹:“没想到坐公交还能学历史,孩子一直盯着展板问问题,这一路像上了堂‘行走的历史课’!”
车厢移动电视同步播放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馆藏文物,三彩骆驼载乐俑、皇后玉玺等等都是镇馆之宝,高清影像吸引不少乘客驻足观看,一位外地游客兴奋地说:“这趟车把博物馆的文物变“活”了,不用排队就能看珍宝,太适合我们时间紧的游客了!”。
AI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我们希望让文物走出展柜,融入市民日常生活。”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付双双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展陈形式的创新,更通过AI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博物馆 +”多元教育场景,提供更多更好便民文化服务。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干事张帆介绍,本次品牌线路筹备从车辆筛选到展板设计均经过精心打磨,最终选出5路、19路、24路、26路、27路、30路、34路、271路、400路、401路这10条途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规公交线路。让市民游客在日常出行的过程中就能近距离感受到文物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拥有“一车一历史,一程一文化”的独特体验。她透露,市民还可通过“西安公交出行”APP网上预约定制专线,直达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市民点赞:“这才是西安公交该有的样子!”
活动现场,市民林先生带着孩子乘上5路公交车,指着展板上的杜虎符说:“这物件我在博物馆见过,但车上听讲解更生动,连孩子都听得入迷。”大学生小姜则对AI数字人充满兴趣:“讲解员的声音和博物馆里的一模一样,科技感十足,感觉历史和未来在车厢里碰撞了。”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副部长郭雪惟表示,“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是公交多元化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精心打造、推出了敬老爱老、爱国拥军、健康饮食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品牌线路。未来,公交集团将深入推进公交服务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让公交不仅成为出行工具,更成为文化传播、传承文明的移动载体,通过线路高频次流动与广泛传播,构建起“全民可参与、全程可感知”的出行服务体系。
全媒体记者:苗莹
实习记者:郑乐乐
编辑:顾思远
责编:徐晔
审核:葛梦姣
来源:劳动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