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寻根节高端访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20:01 2

摘要:郑晓云:大洪山虽为自然山体,但其周边区域在地理格局中具有特殊意义 ——这里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的中间纽带,也是淮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从文化维度审视,环大洪山区域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文化枢纽。

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高端访谈

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二)

大洪山区域是长江中游文明的重要区域

本期嘉宾: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方勤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

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 刘礼堂

湖北大学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 郑晓云

郑晓云:大洪山虽为自然山体,但其周边区域在地理格局中具有特殊意义 ——这里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的中间纽带,也是淮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从文化维度审视,环大洪山区域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文化枢纽。

炎帝文化孕育于此,与其地处长江、黄河之间的独特区位密切相关。作为长江流域孕育的文化符号,炎帝的影响力并未局限于南方,而是跨越江河,对黄河流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连接两大流域的共同文化始祖。这一文化现象印证了环大洪山区域在沟通长江、黄河文明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 “两渎环扣、一河流源” 之地,更是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 格局中,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方勤:从中华文明的宏观视角来看,大洪山所处地理位置是极为重要的南北文化沟通通道。人们常提及的随枣走廊,便是贯穿东西的文化纽带,而大洪山则是连接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关键节点。

在青铜时代,“金道锡行” 作为铜、锡运输的重要路线,同样承载着南北文化交流的功能,其路径恰好穿越了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这条通道不仅促进了青铜铸造技术的传播,更为人才往来与文化交融搭建了桥梁。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大洪山长期扮演着南北文化交流重要通道的角色,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深远意义。

学界普遍认为,炎帝所处时代约为距今五千年前后,这一时期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彼时诸多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其中以梁子遗址、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等为代表,彰显出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在环大洪山区域,随州金鸡岭遗址,以及位于其南部的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均属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文化遗存,与炎帝传说所处时代高度契合。这些遗址展现出极高的文明发展水准:聚落规模宏大且功能分区明确,石器工具制作精良,纺织技术成熟,陶器工艺精湛,尤以玉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制品,更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与审美追求。

来源:头条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