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邳州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内现有馆藏历史文物、自然标本5000余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7件(套),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126件(套)。那么究竟哪一件文物能称之为邳州博物馆的“代言人”呢?摘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邳州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内现有馆藏历史文物、自然标本5000余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7件(套),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126件(套)。那么究竟哪一件文物能称之为邳州博物馆的“
从更新世中晚期到明清时期
按照时间线
将邳州的历史
划分为17个阶段
并在每个阶段
选择一件代表性器物作为备选项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文物呢?
一起来看看吧~
01 更新世中晚期-纳玛象门齿化石
一根长3.66米,一根长3.1米,是迄今发现最大的纳玛象门齿化石,被誉为“亚洲象牙化石之王”。在距今约2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邳州地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温和适宜的气候孕育了多姿多彩生命,纳玛象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1989年底,邳州市实施西泇河水利工程,工地上挖出来一大批“龙骨”,其中就包括纳玛象门齿化石,而这也成为邳州沧海桑田的最好见证。
02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彩陶钵
四户镇大墩子遗址出土,三级文物。邳州彩陶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戴庄镇刘林遗址是邳州首次发现彩陶的遗址;四户镇大墩子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彩陶,数量大、器形多、色彩鲜艳美丽,在江苏考古史上非常罕见,由此奠定了古代邳州作为江苏“彩陶之乡”的地位。彩陶上精美多样的装饰纹理,体现了当时在邳州生活的东夷先民对自然的敬畏、特别是对太阳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朴素追求。
03 夏商-陶鬲
侈口,束颈,圆腹,三个中空袋状足。器表通体刻饰绳纹,袋状足与腹部相通一体。器型规整,纹饰细密,是夏商时期一种炊器,用于煮食之用。
04 西周-青铜爵
爵又叫爵杯,是一种酒器,也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往往会赐给受封者一个爵。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青铜爵最早出现在夏代后期,从商代到西周中期广为流行,西周末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05 东周-兽形铜鼎
戴庄镇九女墩三号墓出土。鼎前伸出一兽首,圆目突出,鼻、嘴部清晰。兽首内空与鼎腹连接,兽嘴无孔,不起流的作用。最为特别的它的兽首似鹿肖鼠,像兔如鸟,憨态可掬,萌态十足,彰显着浑然天成的灵性、古拙生动的意趣。
06 西汉-玉蝉
八路镇出土,三级文物。阴线刻头身,背部起棱脊,琢工简练,带有明显的西汉早期蝉的写意特色。古人将蝉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认为蝉“出尘不染,饮露餐风”的品性,正好契合文人士子清高廉洁的形象。
07 新莽-“尚方”铭四神规矩镜
圆钮,变形四叶钮座,八乳与博局纹区分的四方八极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占一方,羽人戏青龙,白虎配独角兽(羊),朱雀配禽鸟,玄武配瑞兽,边缘为一圈钮纹带,刻有铭文:“尚方作竞(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外区饰有两圈锯齿纹夹一周双线波浪纹。
08 东汉-兽形石镇
八路镇岠山汉墓群出土,二级文物。玉石质,四只石镇均呈卧虎状,首尾相接,双目圆睁,尾甩至首部,威猛之中不失温驯,为汉代典型圆雕工艺刻制,形态生动,刻画简练。类似这样四件一组出自同一座汉墓并且保存完好的石质虎形镇极为少见。兽形石镇作为徐州两汉文化的典型代表,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巡展。
09 三国-双耳陶罐
直口,束颈,溜肩,弧腹下收,平底,肩有双系,通体灰白色,素面无纹。三国时期的邳州虽然隶属魏国,但这件双耳陶罐具有明显的吴地特色。这或许与孙坚东汉末年曾任下邳县丞、孙权出生于下邳、吴地与下邳交流较多有关。
10 两晋-鹦鹉螺杯
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墓地出土。鹦鹉螺杯又名九曲杯,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螺腔蜿曲,薮穴幽深,以致杯中酒永远喝不尽。煎药庙西晋墓地一共出土了两只鹦鹉螺杯,整个六朝时期,全国经考古发现的鹦鹉螺杯仅有三只,另一只出自东晋王兴之夫妇的墓中,且不是彩绘。这两件鹦鹉螺杯的出土表明,早在17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影响就已经辐射到了邳州地区。
11 南北朝-龙首铜鐎斗
整件器物造型美观,保存完好,无论是形制,还是制作工艺,都能充分体现出典型的北朝时期独有风格。鐎斗最先作为行军用具在军队中使用,可以作为量器分发粮食,也可作为炊具用于煮饭,夜间巡逻时还可以敲击以示警。
12 隋-四系瓷瓶
三级文物。盘口,短束颈,腹呈椭圆形,平底内凹,器身阴刻波浪纹,器表饰半釉,是当时百姓实用器具的真实写照。
13 唐-三彩陶炉
徐洪河工地出土,燃香用具。侈口,卷沿,短束颈,圆肩,腹微收浅圆底,三兽足向外倾,呈三足鼎立之势。与足对应的肩上贴塑三朵花卉,上腹部贴塑三个宝相花纹饰,炉身有数道弦纹。外壁施以黄白蓝为主的低温三彩釉,釉色流淌交融,色彩艳而不俗,状似泼墨水彩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大唐的审美风尚。
14 宋-磁州窑竹叶纹四系瓷瓶
三级文物。小口、圆唇、溜肩、短颈,器身细长,圈足。肩部附四系,腹上部着白色化妆土以酱色釉绘竹叶纹,下部施酱釉,胎体厚重粗松,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器物。
15 元-“泰定元年”铜权
三级文物。元代的邳州属归德府,由河南江北行省统辖。益都路(元代行政区名,在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一带)铸造的铜权之所以出现在归德府下辖的邳州,应该是因为元代商贸繁荣的缘故。自古以来,铜权所蕴含的“秉公用权”之意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使其成为彰显清廉公正的器物。
16 明-红绿彩双凤花卉瓷罐
三级文物。直口,圆肩,腹斜收,圈足。白地施彩,器沿及下腹为几何形纹饰,肩部为花卉图案,腹部为红绿彩双凤花卉图案,各组图案以线条相隔,体现明朝的审美特色。
17 清-清乾隆红彩团纹碗
三级文物。撇口、折沿,弧腹下渐收,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粉色釉,上绘团花纹、宝相纹,足内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胎骨薄匀细腻,釉汁莹润,色调淡雅柔和,为乾隆官窑制品。粉彩瓷又称“软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它是继承珐琅彩之后,清宫廷创烧的又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快为你心仪的文物
投上一票吧!
【互动有奖】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互动并留言
本次投票活动截止到5月底
留言点赞数最多者
可获赠博物馆最新文创产品
纳玛象毛绒公仔一个
记者 | 朱芷萱 陈谢
编辑| 程智 责编 | 朱昱
编审| 张瑞 监制 | 彭斌
小编天天早起晚睡
就是为了给您呈上
新鲜的消息
点个和给小编加加油吧
↓ ↓
来源:银杏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