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的成都夜空,被一道光影划破——哪吒脚踏风火轮,以裸眼3D形式跃然于交子商圈与春熙路商圈的地标建筑之上。人群中,年轻人举着手机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社交平台上,“哪吒裸眼3D首秀”话题也在发酵、走红。
5月18日的成都夜空,被一道光影划破——哪吒脚踏风火轮,以裸眼3D形式跃然于交子商圈与春熙路商圈的地标建筑之上。人群中,年轻人举着手机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社交平台上,“哪吒裸眼3D首秀”话题也在发酵、走红。
▲哪吒裸眼3d视频登上大屏
这是成都与哪吒的又一次“双向奔赴”。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震惊业界;今年,《哪吒2》以158亿全球票房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五,成为国产动画的标杆之作,而这一次,哪吒不再只是银幕上的神话英雄,更成为成都城市精神的象征——成都正以蓬勃的数字文创产业、开放的创业环境,吸引全球年轻人来此“改写命运”。
▲哪吒主题图片登上大屏
十年磨一剑:
从工作室到产业集群的双向奔赴
哪吒与成都的羁绊,早已超越了银幕。
2013年,导演饺子带着团队“蜗居”在成都高新区创业路16号,为《哪吒1》的融资四处奔走。彼时,成都设立中西部首只文创基金,推出“文创通”贷款,为这个“魔童”撕开生路。
五年后,《哪吒2》的诞生,更是汇聚了138家企业的协作——特效公司墨境天合用算法模拟海浪褶皱,千鸟文化为申公豹的毛发渲染百万根粒子,声娱文化的配音演员在锦城湖畔吼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台词。如今,这些企业半数散布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以“一杯咖啡的距离”完成高效协作,托起产业的黄金半径。
▲《哪吒2》配音演员
此次首秀,也并非哪吒与成都的首次联动。今年4月,《王者荣耀》与《哪吒2》官宣合作,两大“成都造”顶流IP在成都地标天府双塔亮灯,推出角色联动皮肤。“王吒”组合也成了开年来大众呼声的最佳回响,以及“成都智造”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从游戏CG动画到配音演员的跨界共享,成都文创圈的“老街坊”模式,让产业链上下游如齿轮般精密咬合。
事实上,除了《哪吒》《王者荣耀》等现象级IP,成都还培育出《遮天》《十万个冷笑话》等精品IP,《剑网三》《九州仙剑传》等多款“成都造”游戏流水超百亿元。
千万个“哪吒”:
在成都改写未来的人们
在成都,哪吒不仅是神话角色,更是千万创业者的精神图腾。
在天府软件园,博恩思创始人李耀正带领团队攻克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世界级难题。这位成都籍科学家,带着“让机器人更聪明”的信念,研发出控制精度达0.1毫米的手术机器人,打破达芬奇垄断,成本降至1/3。
在成都高新区,考拉悠然CEO沈复民正为机器人装上“思考大脑”,他研发的“悠然无界”大模型,让机械臂能自主完成分拣、搬运等任务。
在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讲述着创业故事:13年前,五名大学生用50万元起步,如今他们的焊接机器人年产值超3亿元,出口20余国……
这些故事,也是成都发展的缩影。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几组数据也印证了这座城市的澎湃动能:
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居全国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948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市票房以6.3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哪吒2》《驻站》等作品横扫国内外市场。而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腾讯、网易、可可豆等64家企业聚集,形成从内容创作到衍生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从园区到城市,成都以腾讯、可可豆等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力方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成长性)企业30强,全市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文创通”累计支持企业884户次、贷款超48亿元,连续多年扶持的企业成电光信2024年上市北交所,星阅辰石、星邦互娱递表港交所上市。
▲可可豆公司内景
丰沃的城市土壤,让“少必入川”成为新潮流。90后山西小伙杨凡,三年前在成都创立自媒体《少已入川》,对话150位“新老成都人”,发现这座城市“不是选择题,而是开放题”。全国人大代表吴德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过去人们常说‘少不入川’,如今四川正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
从文化流量到城市能量:
当哪吒点燃文旅新引擎
哪吒的热度,正转化为文旅经济的“风火轮”。从青城山云雾缭绕的修仙秘境到宽窄巷子人声鼎沸的主题市集,从环球中心的巨型哪吒雕塑到交子之环的光影秀场,成都用“魔童 IP”串联起一场古今交融的文旅盛宴。
就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成都“热”进全国前三,接待游客1551.6万人次,旅游收入129.1亿元。宽窄巷子的哪吒雪糕、天府双塔的拜年视频、三星堆的AR青铜神树,让文化流量席卷全城。
5月18日的首秀恰逢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推出“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特展,125件(套)精品文物带领观众探寻千年前的礼乐文明;第五届“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升级为全市文博联动,共同挖掘成都的文化标记。同时,以“博物馆未来是青年”为题眼,将学校师生带到博物馆文化推广的阵线,将4500年的文明史解码为现代鲜活的语言。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成都博物馆还将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新”。2024年,成都博物馆文创销售额已突破7000万元,镇馆之宝“石犀盲盒”更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爆款。
▲成都博物馆特展展品 资料图
从“少不入川”到“少必入川”,成都的吸引力源于“有需必应”的营商土壤与“从容创新”的城市底气。当哪吒的混天绫搅动四海,当李耀的机器人跨越国界,当成博的文物盲盒走进千家万户,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证明:在成都,每个奋斗者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正如《哪吒》3D视频中所写:“勇于改变心无畏,无限可能正当时。”在成都,每个奋斗者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而这座城市,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