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受政策利好、供给优化和出游意愿上涨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我国旅游经济从快速恢复阶段转向繁荣发展新周期。一方面,国内旅游指标再创新高: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另一方面,免签政策
2024年,受政策利好、供给优化和出游意愿上涨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我国旅游经济从快速恢复阶段转向繁荣发展新周期。一方面,国内旅游指标再创新高: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另一方面,免签政策不断优化,“China Travel”入境旅游火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13190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分别较2023年上涨60.8%和77.8%。
在市场规模增长、技术赋能增强、消费谨慎理性、需求升级与供给不匹配、市场竞争加剧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2024年我国文旅集团的财务业绩呈现明显分化、“喜忧参半”:59家文旅集团中约64%的企业实现盈利,如美团、携程等4家在线旅游企业全部盈利且同比增幅较高;以华侨城A、棕榈股份、海昌海洋公园、ST张家界等为代表的21家企业却深陷亏损。
一、2024年度文旅集团核心财务指标整体观察:头部效应凸显,业绩分化特征显著;以三湘印象、宋城演艺为代表的文旅演艺类公司盈利同比暴涨
从2024年营收情况来看,以59家文旅集团为统计样本,营收规模合计约为6974亿元,营收均值约为118亿元。其中,美团-W 2024年营收3376亿元,占据了59家公司营收总计的48%,进而抬升了整体的均值水平。除美团-W外,2024全年营收超百亿元的还包括中国中免(564.7亿元)、华侨城A(544.1亿元)、携程集团-S(533.8亿元)、豫园股份(469.2亿元)、华住集团-S(238.9亿元)、同程旅行(173.4亿元)、锦江酒店(140.6亿元)、王府井(113.7亿元)8家;中青旅营收99.57亿元,稳步增长逼近百亿大关;营收在50-80亿元区间的3家,依次为首旅酒店(77.51亿元)、ATAT亚朵(72.48亿元)、众信旅游(64.55亿元);营收在10-50亿元之间的14家;不足10亿元的32家,数量最多,占比54%。综合对比可知,以美团为代表的大型文旅集团的头部效应显著、中型文旅集团的营收表现也相对稳定、多数企业营收规模较小,分化分层、竞争激烈等特征凸显。
从2024年度营收同比情况分析,32家文旅集团营收实现增长、27家营收同比下滑。其中增幅最高的为众信旅游(95.7%),受旅游市场复苏的利好,其旅游批发、旅游零售、整合营销服务等各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增长,并共同推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提升。天府文旅、ATAT亚朵、*ST东园这三家集团2024年度营收增长亦表现优良,同比增速均超50%。比较而言,降幅较为明显的为ST岭南、三峡旅游,营收“腰斩”、显著下滑。以ST岭南为例,受行业周期性调整与市场供需关系重构的双重影响,2024年其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水务水环境治理、文化旅游三大业务营收均出现大幅下滑。
从2024年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59家文旅集团总计盈利约511亿元,其中,盈利企业38家、亏损21家。净利润最高的为美团-W(358.1亿元),占59家文旅集团总盈利额的七成;其次为携程集团-S(170.7亿元)、中国中免(42.67亿元)、华住集团-S(30.48亿元)、同程旅行(19.74亿元)、ATAT亚朵(12.75亿元)、宋城演艺(10.49亿元);再次为净利润在1-10亿元之间的企业,共18家,如锦江酒店、首旅酒店、黄山旅游等均位列其中;盈利不足1亿元的企业13家。而21家亏损企业总计亏损额约184亿元,其中亏损额最高的为华侨城A(-86.62亿元),直接导火索是房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幅萎缩;*ST东园、棕榈股份、ST岭南这3家园林类企业亏损亦较为严重,如*ST东园净亏36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同比情况来看,22家文旅集团净利同比增长、37家净利同比下降。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0倍的集团为三湘印象(1460%)和宋城演艺(1054%),两家均为文化演艺类相关业务主导型公司,主要得益于旅游演艺市场的全面复苏以及业务规模的扩大。同时,以众信旅游、锦旅B股、途牛、美团-W、岭南控股5家旅行社及在线旅游平台类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亦较为优异(均超100%),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如以途牛为例,2024年公司取得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GAAP盈利,创下年度新高。对比之下,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超10倍的公司为桂林旅游(-1830.70%)和ST雪发(-1326.78%),其中桂林旅游亏损主要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不良资产拖累等影响。
小结:综合比较59家文旅集团2024年度的营收与净利润情况,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8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归母净利润合计51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行业整体呈现显著的“增收不增利”。59家公司中,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的仅15家,具体包括在线旅游平台和景区乐园公司各4家、旅行社和供应链类公司各3家、酒店集团1家。
二、2024年度各类型文旅集团财务表现对比:在线旅游类、免税购物类、酒店类企业整体盈利状况较好,综合类企业大面积亏损,景区乐园、旅行社、供应链类企业内部分化明显
根据各文旅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和方向,将其分为景区乐园、酒店、在线旅游、旅行社、综合类、文旅产业供应链、商旅免税购物7类。通过分析不同业务类型文旅集团的业绩表现,探究行业发展趋势与热点、文旅企业经营现状与问题等。
以59个文旅集团为统计样本,其具体类型分布组成为:景区乐园类14家、文旅产业供应链类12家、综合类10家、酒店类8家、旅行社类7家、在线旅游(OTA)类4家、商旅免税购物类4家。各类型文旅集团财务业绩对比分析如下:
1.景区乐园类(14家):10家盈利,宋城演艺净利润突破10亿元,文旅演艺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2024年度,14家景区乐园类文旅集团中,大连圣亚、桂林旅游、ST张家界、海昌海洋公园4家亏损,其余均实现盈利;宋城演艺营收和净利润均处于领跑地位;黄山旅游在山岳类景区中表现突出,其营收与净利润均高于峨眉山A、九华旅游、长白山、ST张家界;海昌海洋公园营收增速滑坡(仅为0.08%),入园人次增长与收入背离,连续三年亏损;三峡旅游、天目湖、桂林旅游、西域旅游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业绩承压明显;西藏旅游营收微增、盈利能力待提升。
2. 文旅产业供应链类(12家):4家园林类公司全部亏损,三特索道净利润逆势上扬、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4年度,12家供应链企业中有7家盈利、5家亏损,整体合计亏损约65亿元。其中,*ST东园亏损最严重,净亏36.03亿元,其次是棕榈股份(亏损15.79亿元)、ST岭南(亏损9.84亿元)、奥雅股份(亏损2.82亿元),三夫户外“盈转亏”(亏损0.21亿元)。7家盈利集团中,净利润超1亿元的2家,具体为三特索道(1.42亿元)和探路者(1.07亿元),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效大幅改善;驴迹科技、大丰实业、锋尚文化,盈利但同比出现下滑,如大丰实业因期间费用增加导致对净流润的挤压。
3.综合类(10家):亏损企业占八成,盈利能力整体有待提升
2024年度,10家综合类文旅集团,整体盈利情况不容乐观,除祥源文旅、香港中旅外,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华侨城A亏损较为严重,净亏86.62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西安旅游市场火爆,但两家上市公司——西安旅游、曲江文旅却深陷亏损困境,反映出公司在运营模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之下,2024年,祥源文旅以精益经营与产业投资为双轮驱动,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积极探索“低空+文旅”新模式,实现净利润1.47亿元。
4.酒店类(8家):除华天酒店亏损外,其余7家均实现盈利,华住集团营收与净利润均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度,酒店集团整体盈利能力较好,除华天酒店外,其余均盈利。华住集团全年营收238.9亿元、净利润30.48亿元,领先优势凸显;国资背景的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发展相对平稳,营收位居第二、第三;亚朵集团增长强劲,是8家酒店集团中唯一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的企业,住宿和零售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成效显著,年度净利润12.75亿元,盈利能力提升明显,同比增长约73%;金陵饭店实现盈利,但同比下滑较为严重,近乎被“腰斩”,核心主业酒店服务业务持续承压;华天酒店整体业绩表现疲软,营收与净利“双降”,酒店业务和生活服务业的双重压力下,经营困境进一步加剧。
5. 旅行社类(7家):4家盈利、3家亏损,经营分化突出,众信旅游盈利增长超2倍
2024年,全国旅行社数量保持增长,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经营分化更为突出。以中青旅、众信旅游、岭南控股、锦旅B股为代表组成“盈利阵营”,尤其是后三者净利润同比呈倍数增长,盈利能力明显提升;飞扬集团、凯撒旅业、ST联合组成“亏损阵营”,且降幅较为严重,净利同比依次为-339%、-117%、-277%;“增收且增利”的集团共3家,具体包括众信旅游、岭南控股和锦旅B股,其中众信旅游增幅最高,营收同比增长约96%、净利润同比增长228%,其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方面的努力成效显现,经营质量整体优化。
6.在线旅游类(4家):业绩亮眼,全面盈利,且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双增”
2024年度,在线旅游企业财务业绩表现亮眼,4家公司均实现盈利,且各自逐步构建优势,在细分赛道精耕细作:美团正凭借本地生活服务的高频消费场景,积累大量用户,抢占部分OTA市场份额;携程领跑全球化,国际业务贡献增加;同程下沉深耕,业务多元化拓展及运营效率提升等多方的协同效应凸显;途牛直播逆袭,通过优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了盈利能力,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7.商旅免税购物类(4家):全面盈利,但面临增收乏力、盈利下滑困境
2024年度,受经济环境不佳与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以中国中免、豫园股份、王府井为代表的3家免税购物类文旅集团营收与净利润出现“双降”,尤其是净利下滑幅度较大,降幅在35%-95%之间;南京商旅营收略有下滑,盈利虽呈增长态势,但主要原因是子公司破产清算确认投资收益、诉讼收款冲回坏账等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净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增长质量亦待考量。
三、2022-2024近三年59家文旅上市公司盈亏情况对比分析:连续三年盈利、盈利扩大、扭亏为盈呈正向积极发展态势的文旅集团共31家,占比过半数
通过对各文旅集团2022-2024近3年净利润数据对比分析,盈亏情况具体分为连续三年盈利、连续三年亏损、扭亏为盈、盈利扩大、盈利减少、“一盈两连亏”和盈转亏7种情形,具体如下:
第一种,三年连续盈利的文旅集团共18家,具体包括:5家文旅产业供应链公司——探路者、驴迹科技、大丰实业、锋尚文化、三湘印象;4家商旅免税购物类公司——中国中免、王府井、豫园股份、南京商旅,4家酒店类集团公司——亚朵、锦江、金陵和君亭;景区乐园3家——丽江股份、三峡旅游和天目湖;在线旅游和综合类各1家,分别为携程集团、祥源文旅。上述18家文旅集团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其中2024年度净利率达20%以上的包括携程集团-S、丽江股份、天目湖3家。
第二种,三年连续亏损的文旅集团共14家,具体包括6家综合类公司——云南旅游、曲江文旅、ST雪发、新丝路文旅、西安旅游、华侨城A;4家文旅产业供应链公司——奥雅股份、ST岭南、棕榈股份、*ST东园;景区乐园类2家——ST张家界、海昌海洋公园;酒店和旅行社企业各一家——华天酒店、飞扬集团。2024年度,上述集团中,亏损缩窄的4家,包括云南旅游、曲江文旅、ST岭南、*ST东园,经营业绩相对有所改善。
第三种,扭亏为盈的企业2家,具体为宋城演艺、途牛。2024年度,宋城演艺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约10倍,净利率44.47%,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途牛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1.78倍,创下年度新高。
第四种,2022年亏损、2023-2024连续两年盈利且盈利扩大的集团共11家。具体包括4家景区乐园类公司——峨眉山A、九华旅游、长白山、西藏旅游;3家旅行社类公司——岭南控股、众信旅游、锦旅B股;在线旅游平台公司2家——美团-W、同程旅行;酒店和供应链公司各1家,首旅酒店、三特索道。其中,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的包括众信旅游、锦旅B股、美团-W、岭南控股。
第五种,2022年亏损、2023-2024连续两年盈利且盈利减少的文旅集团共7家。具体包括华住集团-S、黄山旅游、中青旅、格林酒店、香港中旅、西域旅游、金马游乐,2024年度上述7家文旅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在17%-8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有一定下降。
第六种,2022年盈利、2023-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的1家,即ST联合。近年来,国旅联合主业不振,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成为常态,2025年3月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联合”。
第七种,2022年亏损、2023年盈利、2024年复亏,由盈转亏的集团共6家。具体为三夫户外、天府文旅、大连圣亚、凯撒旅业、桂林旅游、新华联,经营情况不稳定、盈利能力待改善。
四、2025年文旅集团发展趋势展望:政策增强信心、技术引领变革、市场稳步上升、竞争与分化加剧
2025年是国际局势变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国际区域合作深化的一年,将为我国文旅集团经营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合作深入、中国国际形象提升、免签政策推广带来合作与客源拓展机遇,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市场波动与业务受限。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布局之年,“文化强国”和“扩大内需”战略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自2025年以来,《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重磅政策出台,将利于提升文旅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振文旅集团发展信心、驱动文旅集团提质升级等。
2025年是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机器人技术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文旅企业竞相接入Deep Seek大模型……科技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提升了游客体验和运营效率,打造具有“科技基因”的文旅集团成为趋势。
2025年文旅市场持续回暖,规模扩张加速、消费者的出游热情高涨,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但供给端的结构性失衡与需求错配、文旅集团业绩持续分化、“冰火两重天”现象凸显。据迈点研究院统计的38家文旅集团一季度业绩数据,22家营收同比下滑、21家净利润同比下降、17家亏损、15家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的仅有10家,整体业绩不如预期。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科技赋能加速、市场预期改善等,文旅市场整体活跃度有望稳中有升,将为文旅集团的经营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但也面临国内外复杂环境挑战与压力,各文旅集团需要围绕“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运营提升”等关键问题持续深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迈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