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革命来袭?《江南·十二场欢聚》带150位导演开启短视频综艺时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21:28 3

摘要:本周,《江南·十二场欢聚》在吴江元荡湖畔的长漾里原野学社启动4.0发布会,著名主持人,又新晋为《江南·十二场欢聚》总编剧的张越与多位嘉宾及60位从全国招募的大学生自媒体导演代表一起,围绕《江南·十二场欢聚》即将开启的“短视频综艺”,展开了一系列精彩问答。

什么是自媒体短视频综艺?即将于8月亮相观众眼前的《江南·十二场欢聚》,将为内娱综艺给出新的尝试。

本周,《江南·十二场欢聚》在吴江元荡湖畔的长漾里原野学社启动4.0发布会,著名主持人,又新晋为《江南·十二场欢聚》总编剧的张越与多位嘉宾及60位从全国招募的大学生自媒体导演代表一起,围绕《江南·十二场欢聚》即将开启的“短视频综艺”,展开了一系列精彩问答。

张越(右)在发布会上

采访中张越提到,从主持人突然转型成为“开荒式”的短视频综艺总编剧“其实是赶鸭子上架”,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和契机,因为这里“人人皆可以为导演”的“平等视角”适合有激情的人进行实践,她也期待《江南·十二场欢聚》的尝试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行业中激起层层涟漪。

与长视频综艺相比,“短视频综艺”在叙事表达上将从传统的“输出展示”向“共创共享”转变。

采访中,资深观众郭小川提到,长视频综艺很像花几个月做的一桌满汉全席,“菜都摆好了,请大家来吃。制作者是主厨,观众就是来‘吃’的,他们能点评好不好吃,但不能动锅铲。”而即将通过《江南·十二场欢聚》露脸的短视频综艺就像制作者搭了个露天火锅摊,“材料摆一堆,锅也开着,来的人可以自己下菜、加料、拍照发视频,甚至还会模仿你开个同款摊子。”

同时,短视频综艺以可拆解、可重组的“食材包”为叙事单元,摆脱了长视频综艺固定剧本的束缚。创作者可以根据实时的流量反馈和用户需求,灵活调整叙事节奏和内容,形成动态的叙事网络。

这种灵活的叙事方式不仅符合短视快速传播的特点,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

同时,《江南·十二场欢聚》还将深挖江南民间传说与市井艺术,构建起方言、民俗、民间艺术三位一体的在地文化矩阵。值得关注的是,节目会将“网感”重新定义为对人性的洞察——通过记录演员方言学习到角色塑造的全过程,既展现行业新人培养模式,又完成社会价值观的传递。这种创作既能保持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又能避免陷入大众对短视频“短、碎、Low”的刻板印象。

短视频综艺即将颠覆行业

目前,大多数综艺短视频仅仅只是综艺节目(长视频)的简单碎片化剪辑,缺乏独立的叙事逻辑和创作体系,这也是业内对短视频的刻板印象。

据悉,《江南·十二场欢聚》将通过创新的创作理念和模式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发布会上张越提到自己做短视频综艺的初衷:“在以往的节目过程中,我一直有个巨大的遗憾,就是几乎每次做节目的时候都觉得有一些特别好的人物和问题的另一个角度非常有意思,但长视频节目里做不进去,因为它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完整的逻辑,而在那之外边边角角、有意思的细节却无法呈现。”

她提到,短视频可以弥补所有的长视频落下的东西的遗憾,但“短通俗”更难做,所以化繁为简是要功夫的。

面对短视频普遍存在的叙事逻辑缺失问题张越提到,节目组将以“化繁为简”的创作理念实现破局,让碎片不再是残片,重构短视频综艺的叙事逻辑。而樊启鹏表示,重新聚焦、重返民间、重返现场,会让短视频综艺极具生命力。

诚然,当150位年轻导演以自媒体身份参与创作时,实质上节目就完成了从内容生产到文化传播的范式升级,这种创新有望填补行业空白,更可能构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精英与草根的文化桥梁,为所有观众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短视频综艺新时代。

“我没有追寻时代的步伐,但我始终在时代中”,这种扎根现实的创作哲学或许正是短视频综艺破局的关键密钥。《江南·十二场欢聚》总导演王可然表示,短视频综艺的核心就是中国新一代人成长起来的对于世界的自信,是对中国人文价值观形成的自信,是青少年立足中华文明、立足中华民族发展表达的自信。

当短视频创作摆脱长视频碎片化剪辑的桎梏,当民间文化资源获得系统性开发,当年轻创作者获得平等创作空间,综艺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无主厨”时代。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