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我国南北天气形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一边是南方的大风暴雨,一边是华北黄淮地区的首轮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双预警齐发,这样的天气格局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导读:南北天气冰火两重天,农业生产和生活将迎多重挑战
——近期,我国南北天气形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一边是南方的大风暴雨,一边是华北黄淮地区的首轮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双预警齐发,这样的天气格局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 5 月 17 日开始,南方地区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强降雨过程,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7 日至 19 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等地多中到大雨天气,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7 日至 18 日,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辽宁中西部、山东、河南北部、安徽北部、甘肃河西、新疆东部等地有 5-6 级风、阵风 7-8 级,其中,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天津东部等地局地有 7-8 级风、阵风 9-10 级。
持续的强降雨使得南方多地土壤含水量饱和,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像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一些山区市县,已经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工作,做好了人员转移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而大风天气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户外设施等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农作物可能会遭受风灾倒伏,果园的果树枝条被折断,果实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户外的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也容易被大风刮落或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华北、黄淮以及陕西关中等地则迎来了今年首轮高温天气。从 5 月 16 日起,这些地区气温持续攀升,预计 19 日至 20 日是高温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时段,其中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 37-39℃,局地 40℃。
当前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高温天气与冬小麦产地重叠,使得冬小麦遭受干热风灾害的风险大幅增加。干热风是一种温度突升、空气湿度低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会让小麦失去水分平衡、降低光合作用,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导致小麦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最终影响产量。据专家预估,河南受干热风天气影响的小麦面积占比 21.6%,陕西占比 19.8%,若不采取防范措施,河南、陕西干热风影响区域小麦千粒重将损失约 2.2%-4.4%。
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高温天气还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警等面临中暑风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受到一定干扰,用电需求增加,给电力供应带来压力。
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先辈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天气变化的农谚俗语,这些农谚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气象知识,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比如,“立夏小满,江河易满”“立夏东南风,种禾种断种”等农谚,就反映了立夏时节前后,南方地区降水增多的特点,提醒人们要防范洪涝灾害,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对于北方的高温天气,也有类似的农谚,如“立夏后,天气热,小麦灌浆别错过”,强调了立夏之后气温升高,要抓住关键时期做好小麦的灌浆管理,以确保丰收。这些农谚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降低灾害损失。
面对南北天气的复杂形势,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南方,气象部门加强了对强降雨和大风天气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指导当地群众做好防范工作;水利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水库调度和河道巡查,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落实清沟排水、加固农田设施等措施,减轻暴雨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华北黄淮地区,针对高温和干热风天气,农业专家建议春播区要根据土壤状况趁墒播种或及时灌溉造墒播种,采用微喷灌技术补水,避免大水漫灌损伤作物根系,已播田块做好苗期管理,保证苗齐苗壮。同时,各地也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防暑降温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需要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意识和能力。在南方强降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山区、河边等危险区域,注意防范雷电、洪水等灾害;在北方高温天气下,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预防中暑。
南北天气的冰火两重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这对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我们深知,人类的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工业排放、森林砍伐等行为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缓解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应对天气变化挑战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这次南北天气的剧烈变化,无疑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考验,但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正能量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