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5月16日,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并指出网络传播的
“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5月16日,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并指出网络传播的相关视频经处理后存在失真等问题。校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诊疗规定并非近期才开始实施,目前,学校正在考虑采取其他处理方式。(读特新闻5月17日)
即便校方强调视频存在失真,但要求女生以裸露隐私部位换取病假条的核心事实,已构成对尊严的制度性羞辱。毕竟,如果不脱裤子证明就拿不到假条,有些同学只能不得不脱裤子了。学校的初衷或许是防范学生滥用请假制度,但以牺牲学生尊严为代价的严管,显然与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背道而驰。
这种将女性正常生理现象污名化为“需要自证清白”的思维,与七年前杭州一家培训机构让员工脱裤子验“姨妈”的闹剧如出一辙,暴露出某些管理者始终未解的认知顽疾。
至于校方解释称此前有学生“一月开四五次假条”,恰恰暴露了管理能力的贫乏。就像2012年的西安一所中学,女学生因为生理问题不跑操,心理老师竟把学生拉到厕所脱裤检查,这种将个体失信风险转嫁为集体羞辱的做法,本质是懒政的变形。
对比国外高校,比如法国,多所大学设立“月经假”,部分学校甚至无需医生证明,仅需在线申报即可。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导致管理混乱,反而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道理不复杂,大学管理的核心应是育人,而非管控。成年学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高校的职责是引导而非替代他们做主。若学生缺乏自律,即便强制留校,也只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反之,赋予学生适度的自主权,反而能培养其责任意识。
教育学者帕尔默曾说:“真正的好老师永远在教学生如何成为完整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校管理,在洗手间检查卫生巾的校医,与培养独立人格的大学精神之间,隔着一整个文明社会的距离。因为“为你好”而“代你做主”,不如思考如何通过人性化制度激发学生的自律与诚信,让学生体验到“我也觉得好”。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非驯服。这家高校校称“考虑采取其他处理方式”的回应,暗示着某种妥协。但比技术层面改进更迫切的,是管理者认知系统的升级。清华大学提供免费卫生巾等医疗类生活类用品,北京大学《人类性、生育与健康》课堂教女生如何正确换卫生巾和度过经期。这样的背景下,仍有高校困在“验明正身”的原始阶段。这种撕裂提醒我们,比制度更先需要现代化的,是那些制定制度者的头脑。毕竟,要求女生脱裤子的高校,不可能培养不出昂首挺胸的公民。
来源:原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