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反面特征:此枚大清铜币中心“川滇”当制钱二十文,为清代光绪年间云南省与四川省联合铸造的罕见品种。正面中央以阴文镌刻“川滇”二字,象征两省联合铸币的特殊背景,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字体端庄大气。珠圈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镌刻“当制钱二十文”面值,
正反面特征:
此枚大清铜币中心“川滇”当制钱二十文,为清代光绪年间云南省与四川省联合铸造的罕见品种。正面中央以阴文镌刻“川滇”二字,象征两省联合铸币的特殊背景,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字体端庄大气。珠圈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镌刻“当制钱二十文”面值,两侧以“丙午”纪年及“户部”标识,表明其中央户部核准、地方铸造的属性。背面中央为部颁标准蟠龙图,龙首威严,龙眼圆睁,龙须飘逸,龙身蜿蜒于云雾之中,龙珠火焰环绕,下方六道水波纹象征江河永固。珠圈外缘上铸“光绪年造”汉字,下方对应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展现晚清货币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此币直径33.2毫米,厚度2毫米,红铜材质,包浆自然,龙纹立体感极强,属川滇系列铜元中的顶级珍品。
成交价
:185万元
正反面特征: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币是晚清机制铜元中的名誉品种。正面中央为满文“宝皖”,外环珠圈内铸“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楷书,字体挺拔秀丽。珠圈上方镌英文“AN-HUI”,下方标“5 CASH”面值,体现中外货币文化交融。背面主图为蟠龙纹,龙鳞细密如刀刻,龙爪锋利似鹰隼,周身环绕火焰珠与云纹,象征皇权至高无上。龙尾设计独特,呈“S”形弯曲,被藏界称为“皖龙”,成为辨识安徽铜元的重要特征。此币直径约23毫米,重4-5克,采用蒸汽动力压印机铸造,压力达80-100吨,使得图案深峻、文字清晰,边齿规整均匀。部分样币更经镜面抛光处理,龙纹立体感极强,属顶级收藏品。
成交价
:120万元
正反面特征:
云南省造双旗唐继尧像当制钱五十文铜币,是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的历史见证。正面中央为唐继尧免冠侧身像,面容威严,目光如炬,上方镌“纪念铜币”四字,下方以枝叶纹环绕,设计简洁而庄重。背面中央为交叉的十八星旗与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旗帜上方铸“云南省造”四字,下方标“当制钱五十文”面值。此币直径约39毫米,重21克,红铜材质,铸造精良,图案深峻。作为护国军政府为筹集军费而发行的纪念币,其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以品相完美者更属凤毛麟角,市场价值极高。
成交价
:229万元
正反面特征:
已酉宣统年造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是清代宣统年间铸币改革的珍贵实物。正面中央铸“大清铜币”四字,上缘为满文“宣统年造”,下缘镌“当制钱二十文”面值,两侧以“己酉”纪年,字体端庄工整。背面中央为蟠龙图,龙首高昂,龙眼凸出,龙身盘踞云端,龙爪遒劲有力,下方为海水江崖纹,象征皇权稳固。珠圈外缘上铸“宣统年造”汉字,下方对应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此币直径34毫米,重10.6克,红铜材质,包浆醇厚,龙纹清晰,属宣统年造铜元中的稀见版式。因宣统帝在位仅三年,且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故此类铜币铸造量极少,存世珍罕。
成交价
:150万元
正反面特征:
大清铜币中心“鄂”当制二十文,是清代湖北省铸造的代表性铜元。正面中央以阴文镌刻“鄂”字,代表湖北简称,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字体遒劲有力。珠圈上方为满文“大清铜币”,下方镌“当制钱二十文”面值,两侧以“丙午”纪年及“户部”标识,表明其中央核准、地方铸造的属性。背面中央为部颁标准蟠龙图,龙首威严,龙身蜿蜒,龙爪张开,下方为海水江崖纹,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珠圈外缘上铸“光绪年造”汉字,下方对应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此币直径34毫米,红铜材质,铸造精良,龙纹立体感极强,属湖北铜元中的大名誉品。因铸造量较小,存世量稀少,品相完美者更是难得一见。
成交价:195万元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