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竟掺西药?打假博主实锤中医院!服药安全红线不容践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7:01 3

摘要:近日,网络打假主播大斌(沈忠斌)曝光河北普泽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医医院涉嫌在中药液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引发社会对中药安全的强烈关注。据其提供的公证书及权威机构检测报告显示,该医院用于治疗睡眠的中药液中竟含有地西泮(安眠药),而消费者对此毫不知情。此事件再次

近日,网络打假主播大斌(沈忠斌)曝光河北普泽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医医院涉嫌在中药液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引发社会对中药安全的强烈关注。据其提供的公证书及权威机构检测报告显示,该医院用于治疗睡眠的中药液中竟含有地西泮(安眠药),而消费者对此毫不知情。此事件再次为中老年人用药安全敲响警钟。

大斌在视频中展示了完整的证据链:他通过公证程序购买了涉事医院的中药液,并送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药液中含有地西泮——这是一种临床常用西药,需凭处方严格控制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依赖性、肝肾损伤甚至呼吸抑制。

“患者反映‘喝了立刻能睡’,看似‘见效快’,实则是用西药成分掩盖了中药本身的疗效缺陷。”大斌指出,此类行为不仅违反《药品管理法》中“中药制剂禁止擅自添加西药”的规定,更利用中老年人“信任中药天然性”的心理,将其置于健康风险之中。

1. 不知不觉服错药,慢性损伤找上门

地西泮与中药混合后,可能干扰其他药物代谢,尤其对肝肾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而言,长期服用易引发蓄积中毒。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若同时服用含西药的“中药”,可能导致血压、血糖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 破坏中医药公信力,正规治疗被耽误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循序渐进”,而非法添加西药的行为让“中药速效”成为噱头。部分患者因迷信“纯中药根治”而停用正规西药,导致慢性病失控。数据显示,我国超60%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曾自行调整用药,其中近三成因此延误治疗。

3. 监管漏洞纵容乱象,“偏方”背后藏隐患

涉事医院并非个例。近年多地查处“中药降糖药掺格列本脲”“中药降压药掺硝苯地平”等案例,不法机构多以“祖传秘方”“纯天然无副作用”为幌子,利用中老年人对现代医学的认知偏差牟利。而基层中药检测手段有限、违法成本低,导致此类问题屡禁不止。

1. 认准资质:拒绝“三无”,只选正规机构

就医首选公立中医院或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机构,避免轻信街头“中医馆”“养生堂”的夸大宣传。

查看药品包装是否标注“国药准字Z”文号,“食字号”“健字号”产品无治疗作用,切勿当药服用。

2. 警惕“速效”陷阱:疗效过快需怀疑

慢性病(如失眠、高血压)调理需周期,宣称“3天见效”“一疗程断根”的中药多为虚假宣传。若服用后症状“异常快速缓解”,可能含有西药成分。

3. 主动询问成分:吃药前务必“打破砂锅问到底”

就诊时明确要求医生说明中药方剂成分,尤其告知正在服用的西药(如降压药、降糖药),避免药物冲突。

拒绝“保密配方”“不可告知成分”的中药,正规中医开方需遵循“君臣佐使”原则,成分清晰可查。

4. 观察药品性状:异样气味或为“信号”

纯中药汤剂应有天然草药香气,若出现刺鼻化学味、异常苦味或液体过于澄清(可能为西药溶解所致),需警惕。

粉剂、丸剂若质地异常均匀(类似西药粉末),可能为人工混合而成,非传统炮制工艺。

5. 留存证据,及时维权

购买中药时保留发票、处方、包装等凭证,若怀疑掺假,可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或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举报,也可向当地药监局提交样品检测。

目前,河北省药监局已介入调查涉事医院,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申:“中药的疗效源于科学配伍,任何投机取巧的‘中西混搭’都是对患者的欺骗。”

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人若需中西医结合治疗,需通过正规医院中医科会诊,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切勿自行混用中西药。例如,失眠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调理,同时配合心理疏导,而非依赖“含西药的速效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绝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中老年人在追求健康的路上,不妨记住这句话:“疗效吹得越神,风险可能越深。”选择正规医疗渠道,远离“偏方神话”,才能真正守护自己的身体安康。

来源:YI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