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动物救助机构在几天前收养了一只6月龄的未去势混血流浪小狗。这只小狗因严重的急性腹泻和呕吐前来医院就诊。之前的病史都不知道。
Katrin Hartmann
Professor Dr med vet, Dr habil
Diplomate ECVIM-CA (Internal Medicine)
Head of the Clinic of Small Animal Medicine
Centre for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Jane Sykes
BVSc, PhD
Diplomate ACVIM (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Professor of 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USA
宠医客编译,仅供小动物临床医生学习
1
病例信息
一家动物救助机构在几天前收养了一只6月龄的未去势混血流浪小狗。这只小狗因严重的急性腹泻和呕吐前来医院就诊。之前的病史都不知道。
体检发现粘膜苍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3秒),脱水程度7-8%,腹部触诊疼痛,体温升高40.1℃。医院做粪便细小抗原检测为阳性结果,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减少。兽医安排这只小狗单独住院和特别护理,包括静脉输液,止吐药,肠道外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患犬随后的临床状态有所改善。但是在第六天小狗再次出现昏睡和呕吐。另外皮肤和黏膜表面发现出血瘀斑,以及发热。
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 后来又出现的新症状有哪些主要考虑方向?
2. 应该先做什么检查?
皮肤出血是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结果,这反过来可能是因为血小板生产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介导性疾病),脾隔离症或消耗增加。原因还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受损(可能是源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血管性血友病),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炎)。继发性止血反应障碍(凝血因子减少)的可能性也要考虑。很多传染性疾病也和皮肤出血有关,包括埃利希体病和立克次体病。具体到这个小狗,源于细小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的消耗性凝血障碍可能是造成皮肤出血的原因。
应该先做凝血功能检测,比如血常规(评估血小板数量)和凝血指标。生化检查也值得考虑,可以评估血清蛋白和肝脏功能的血清标记物。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数量低,ALT活性增高(7,423 U/l),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指标也很高。又过了一天,患犬出现吐血,黑粪,暗橙色尿液(下图)。胸部和腹部X线片无异常。
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最有可能的诊断。
2. 确诊还要做什么检查?
3. 为什么确认检测是必要的?
4. 预后怎么样?
这只未免疫幼犬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提示由犬1型腺病毒引起的犬传染性肝炎。接种CAV-2灭毒活疫苗可获得针对犬传染性肝炎的充足的安全防护力。CAV-2(犬2型腺病毒)属于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IRD)复合体,含有CAV-2的疫苗针对CAV-1也有交叉保护作用。CAV-2灭毒活疫苗包含其他核心抗原(如犬瘟热和细小)。
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断可通过对有临床症状动物的组织或分泌物做PCR检查来确诊。感染早期患犬的尿液是PCR检测的理想样本。在疾病晚期阶段,抗体检测可用于支持未免疫动物的诊断结果,但是存在亚临床暴露的情况,因此抗体检测阳性并不能证明是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断。
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断对于预后和建立适当的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犬1型腺病毒在低温下可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在室温下可在污染物中存活数天。病毒在疾病急性阶段可通过所有分泌物排泄(呕吐、粪便和尿液),尿液排放可持续数月。应当使用有效的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漂白剂消毒液)阻止环境中的病毒经由口鼻接触传染给其他犬。
患犬的传染性肝炎非常严重,因为年龄比较小,没有免疫,还有细小感染。DIC让肝坏死更加复杂,短期预后非常差。犬传染性肝炎患犬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可能发生超急性死亡。部分死亡病例可能与病毒性脑炎有关,临床表现嗜睡、迷失方向、癫痫、脑神经缺陷、共济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相反的,还有部分病例只有轻度发热这一种临床表现。在所有捱过急性期的患犬中,病程发作大约两周后可观察到所谓“蓝眼”的后遗症,这是角膜内皮受到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损伤(图69b)。长期预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继发肾衰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的发展有关。
来源:是个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