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中疾控最新数据引发全网热议。流言以更快的速度蔓延——从“超级毒王”到“免疫债阴谋论”,恐慌背后藏着多少谎言?我们拆解七大热门流言,告诉你真相远比想象简单。
“新冠感染再呈上升趋势,过去一个月内全国哨点医院新冠阳性检出率翻倍。”
2025年5月,中疾控最新数据引发全网热议。流言以更快的速度蔓延——从“超级毒王”到“免疫债阴谋论”,恐慌背后藏着多少谎言? 我们拆解七大热门流言,告诉你真相远比想象简单。
中疾控官网《2025 年4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流言:“XDV变异株是‘超级病毒’,传播力远超以往,疫苗完全失效”。部分网友称其为“毒王”,并谣传其会导致“白肺”或“脑雾后遗症”。
真相:中疾控数据显示,XDV为奥密克戎JN.1的分支,传播力较强但致病力未增强,住院率(3.3%-6.3%)与重症率(ICU无危重症病例)均低于早期毒株,现有疫苗仍具保护作用。
中疾控“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专栏
流言:“身边全阳了,官方瞒报数据”“官方刻意压低感染数据,实际阳性率远超公布值”“新冠死亡病例被归类为其他死因”。部分网民以“身边多人感染但未统计”为据,质疑监测透明度。
真相:中疾控明确采用哨点医院抽样监测,阳性率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比例(非全民感染率),且强调“规模性疫情风险低”。香港污水监测数据(XDV占比91.3%)与内地趋势一致,佐证数据可靠性。
”捉羊“说法重现
流言:延续疫情期间的歧视性称呼,如“小阳人”“羊”,甚至衍生出“公羊”“母羊”等性别化标签,部分网友调侃“抓羊行动再启”。
真相:此类言论加剧感染者心理压力,导致部分人隐瞒行程或拒绝检测。专家指出,污名化可能破坏防疫协作,形成“隐瞒-传播”恶性循环。
真相:自然感染免疫力平均持续10-12个月,疫苗接种可延长保护期。当前回升主因抗体自然衰减(距上一波高峰约10个月)及XDV的免疫逃逸增强,非“免疫债”概念。
陈奕迅确诊新冠
流言:歌手陈奕迅确诊后,部分评论称“明星也逃不过,普通人更防不住”“感染是迟早的事,不如躺平”。
真相:此类言论反映公众对常态化防疫的疲惫感,但与数据矛盾——当前轻症占比超95%,重症极少,且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仍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真相:南方阳性率略高(16.2% vs 14.8%)主因人口流动频繁与非封闭环境,与免疫力无关。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影响微弱,南北方防控策略一致。
资料图,某医院发热门诊
流言:部分商家兜售“XDV特效药”(如某中药冲剂标价200元/盒),民间偏方如“盐水漱口防感染”“艾草熏屋杀病毒”再度流行。
真相:专家驳斥,目前无针对XDV的特效药,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需医生指导使用。物理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仍是有效手段。
流言为何总比真相跑得快?当病毒弱化,社会心态的“强毒性”却未消退——对未知的恐惧、对数据的不信任、对差异的偏见,仍在喂养谣言。
紧盯中疾控、世卫等权威信源,拒绝“小阳人”等污名化语言,相信口罩的物理防护永远有效,才是破解之道。
别忘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恐慌的传染力。
来源:大头故事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