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新生——8年腰背痛终得解救,精准手术助截瘫患者重启人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05:53 2

摘要:近日,沈医附属中心医院脊柱(创伤)二病区成功为一名六旬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症伴胸脊髓损伤、截瘫的患者实施了胸椎后路椎板切除、胸椎椎管扩大成型术联合经胸椎椎间孔入路胸11/12椎间盘切除、胸椎椎体间融合术。帮助患者重获行走功能,重拾人生新希望。

近日,沈医附属中心医院脊柱(创伤)二病区成功为一名六旬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症伴胸脊髓损伤、截瘫的患者实施了胸椎后路椎板切除、胸椎椎管扩大成型术联合经胸椎椎间孔入路胸11/12椎间盘切除、胸椎椎体间融合术。帮助患者重获行走功能,重拾人生新希望。

飞来横祸:脊髓受压,突发截瘫

患者赵先生(化名)曾饱受腰背疼痛折磨8年,因未及时系统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入院6天前患者突发双下肢运动、感觉丧失,被家人送至医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自脐以下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腱反射丧失,括约肌收缩功能丧失,二便功能障碍。经医院脊柱(创伤)二病区王勇副主任团队详细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胸椎椎管狭窄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胸脊髓损伤、截瘫。

▲术前MRI见:T11-12胸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骨化,脊髓受压明显;术前CT见:T11-12黄韧带骨化,椎管前后径及内径变窄

困难重重,手术如何做?TTIF为患者提供新希望!

脊柱(创伤)二病区王勇副主任组织专家团队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术方案研讨。由于胸椎解剖结构复杂,实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时间长,且毗邻脊髓、神经,操作空间狭小,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属于高风险、高难度的大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对于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常规手术都是行后路胸椎椎板切除、胸椎管扩大成形术。但赵先生同时存在胸椎间盘突出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胸脊髓同时存在腹背侧受压,同时患者术前骨密度测定显示患者存在重度的骨质疏松。因此,王勇副主任团队为赵先生制定了胸椎后路椎板切除、胸椎椎管扩大成型术联合经胸椎椎间孔胸11/12椎间盘切除、胸椎椎体间融合术(TTIF)的手术方案。经过王勇副主任专家团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后,王勇副主任带领团队为赵先生实施了手术,术中切除了压迫胸脊髓的骨化的黄韧带组织以及突出的胸椎间盘组织,并完成了胸11/12椎体间融合术,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切除突出的T11-12椎间盘及骨化的黄韧带骨化,椎体间植入自体骨块;术后CT见胸椎椎管减压满意,骨化的黄韧带组织已完全切除;术后CR见各内固定物位置佳。

术后4小时,赵先生下肢的感觉即开始逐渐恢复。术后3天,赵先生双下肢肌力已经由术前的0级恢复到3级;术后3个月随访时,赵先生已经能够在助行器辅助下自由行走,二便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

胸椎椎管狭窄症:走路“踩棉花”的又一隐形因素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下肢麻木,痛温觉减退,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走路“踩棉花”感,胸部束带感和肋间神经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在人群中,胸椎管狭窄发病率低于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但若不及时诊治,预后往往不良。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非手术治疗对胸椎管狭窄治疗无效。胸脊髓损害症状明显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什么是经椎间孔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Thoracic Interbody Fusion,TTIF)是一种用于治疗胸椎病变(如胸椎间盘退变、骨折感染、肿瘤或不稳定)的手术技术,通过椎间孔入路实现椎体间融合,以稳定脊柱并缓解神经压迫。手术适应症:胸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胸椎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退变、椎管狭窄)胸椎骨折或脱位需重建胸椎稳定感染或肿瘤需切除并重建胸椎稳定性胸椎畸形矫正(如轻度侧凸)手术步骤: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切口选择及显露:胸椎后路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至横突尖,清楚显露病变节段的棘突椎板和横突;植入椎弓根螺钉:于双侧椎弓根内植入螺钉并采用术中C臂透视确认螺钉的位置;椎板切除术及关节突关节切除术:应用骨刀、超声骨刀、枪式咬骨钳切除双侧的椎板并行单侧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术;前方减压:经过椎间孔采用垂体咬钳、骨锉、刮匙等器械切除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压迫胸脊髓的组织;植骨床准备及融合器植入:去皮质化终板并植入含有自体骨粒的融合器(Cage);组装连接棒并锁紧: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棒,预弯后锁紧尾帽,再次C臂透视确认。

医者仁心,创造奇迹,永攀高峰

从瘫痪到行走,赵先生的病情得到了非常满意的缓解,赵先生的人生也开启了新希望的篇章。医院脊柱(创伤)二病区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用精准刀锋诠释医者仁心,把“不可能”融入生命的脉络,让“有可能”开启奇迹航程,编织出绮丽锦缎,为更多患者挺直脊梁保驾护航。

若出现持续腰背痛、姿势异常,尽早脊柱外科就诊!关爱脊柱,就是关爱晚年生活质量!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让您的脊柱挺直人生!

病例介绍仅供参考

科室简介

脊柱(创伤)二病区源于医院骨科,在原骨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专业细化而来,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以脊柱疾病的微创诊疗为特色方向的专业科室。目前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具有博士学位医生3人,硕士学位医生2人。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1人;“兴沈英才计划”领军医学名家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科室内多名医生具有国内外知名医学学府学习经历。

脊柱(创伤)二病区常规开展治疗各类脊柱疾病的多种手术:包括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各类型颈胸腰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及减压融合术;脊柱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弯矫形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脊柱感染病灶清除术等。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科室的诊疗特色。科室是在省内较早开展颈胸腰椎各类脊柱内镜手术的科室之一,我科室目前常规开展包括经皮单通道内镜下颈胸腰椎间盘切除术(PECD、PETD、PELD)及椎管扩大成型术、经皮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PKP)等多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占比达80%以上。

此外科室常规开展各种四肢常见骨折、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对各类型复杂关节内骨折、四肢多发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慢性骨髓炎等骨科创伤性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教学工作方面,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承担着沈阳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学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4人;科室多人次先后获评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教学标兵、沈阳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工作方面,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1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室人员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30篇为SCI所收录,累计影响因子超200分,单篇文章最高影响因子37.300分;SCI论文总他引次数超1200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他引次数超220次。科室人员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级专利3项。我科室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科室主任王勇博士连续多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沈阳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担任《Molecular Cancer》《Theranostics》《Cancer Sciences》《Oncotarget》《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等多家SCI期刊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专家简介

王勇 脊柱(创伤)二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沈阳市C类人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兴沈英才计划”领军医学名家、沈阳医学院临床名医。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教学标兵,沈阳医学院优秀教师。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沈阳市卫健委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沈阳医学院科技先锋,沈阳医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勇副主任2017 年院内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德国慕尼黑 ISAR KLINIKUM 访问学习脊柱内镜手术技术并在院内率先开展 PELD、PECD、ULBD、UBE、Endo-TLIF、MIS-TLIF、OLIF 等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擅长各类脊柱疾患包括退行性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胸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滑脱症、脊柱骨折、脊柱感染及脊柱肿瘤等的诊断及微创手术治疗。

来源:辽沈名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