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择性对比:用万元音箱对比千元耳机,得出“声场碾压”结论(场景不同无意义);
解析评测常见套路:
- 伪专业术语:“空气感十足”“低频下潜到地心”(无数据支撑的主观描述);
- 选择性对比:用万元音箱对比千元耳机,得出“声场碾压”结论(场景不同无意义);
- 网红滤镜:强调“颜值即正义”,忽视音质核心(如某透明音箱低频几乎缺失)。
靠谱评测特征:
- 有频响曲线、失真率数据(如用REW软件测试);
- 对比同价位竞品优缺点(如“高频比XX音箱亮,但中频稍薄”);
- 注明听音环境(如“20㎡房间,未做声学处理”)。
实操技巧:
1. 普通用户如何看懂评测?
- 关注“听感描述”是否具体:“人声像在喉间发出”比“中频饱满”更有参考价值;
- 看“适用场景”推荐:“适合古典乐” vs. “适合电子乐”,匹配自己听音偏好;
- 查“长期使用反馈”:上市半年后用户评价(如“喇叭边半年开裂”)。
2. DIY评测工具:
- 手机+UMIK-1麦克风:测音箱频响(成本约500元,软件免费);
- 在线扫频工具:播放20-20kHz扫频信号,听是否有“断层”(如某频段突然变弱)。
问答环节:
✅ 问:为什么同一音箱不同评测听感差异大?
答:评测者听力差异(如有人高频敏感有人低频敏感)、设备搭配不同(如评测用胆机 vs. 普通功放)、房间声学差异(驻波影响低频表现)。
✅ 问:网红推荐的“万元内最佳音箱”可信吗?
答:需交叉验证:看是否有专业媒体(如SoundStage!、What Hi-Fi?)评测同步推荐,避免“恰饭”软文。
✅ 问:如何判断评测是否收了广告费?
答:看是否只讲优点无缺点(如“XX音箱完美无缺”),或对比时刻意贬低竞品(如“同价位其他品牌都是垃圾”),此类多为软文。
来源:HIFI音乐试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