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上午,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顺利完成职教高考语文补考。“这次考试的意义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走进了考场,我也没想到国家能给我这次高考进行一次补考,让我感到很暖心很感动,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走出考场后,姜昭鹏
姜昭鹏完成“很暖心很感动”的补考
能够沉着冷静地完成专业施救,与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密切相关
5月18日,姜昭鹏走出考场接受媒体采访。
5月18日上午,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顺利完成职教高考语文补考。“这次考试的意义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走进了考场,我也没想到国家能给我这次高考进行一次补考,让我感到很暖心很感动,我会将这份爱护继续传承下去。”走出考场后,姜昭鹏便赶往医院去探望被救的同学。
“姜昭鹏赶上考试了吗?”这是被姜昭鹏急救的同学苏醒后问的第一句话。而姜昭鹏救人后曾说:“考试还可以再考,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两句朴素的对话,背后是两位同学对生命的敬畏和友情的珍重。
目前,被救同学已恢复良好。姜昭鹏沉着冷静的专业施救,源自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训练。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课前5分钟“成长引航”课堂德育模式(以下简称“课前5分钟”)是全国首创的德育体系,将德育系统化嵌入专业课堂。“这个学期开始,每节课的前5分钟都是德育教育时间,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孩子们的个人素质也在不断提升,知识传授逐渐转化为价值塑造。”姜昭鹏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苏晨表示。
去年9月,姜昭鹏第一次接触校医院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的安全应急与避险模块,姜昭鹏深入学习了急症现场救护。“他学的是口腔义齿制造专业,所以对医学类技能和知识很感兴趣,经常在课后练习。”苏晨说。
4月16日,在前期的实践基础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正式启动课前5分钟“成长引航”课堂德育模式,将德育要素拆解为思政引领、职业素养、文化自信、健康教育等10大模块,并在学习通平台上建立“课堂德育教育资源库”,教学案例资源数量超过300个。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教育板块以“精准滴灌”为特色,覆盖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多元主题,更结合专业特性设计差异化急救场景:烹饪专业模拟厨房烫伤处理,酒店管理专业演练客群突发疾病处置,机电专业融入触电急救实训……通过每日引入实际案例、每周安排实操训练、每月进行技能考核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把课本上的急救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自然的反应。
课前5分钟要求摆脱传统说教,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在旅游与服务学院,学生们通过“微视频+互动问答”,讨论“服务行业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在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将大国工匠事迹融入机械制图课程,让学生在绘图前先思考精度背后的责任,将德育与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
为何要在专业课堂嵌入德育?
这既源于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传统思政课与专业课“各唱各调”,学生难以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课前5分钟通过“小切口”实现“大育人”——在烹饪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刀工技法,更要讨论“食材浪费与可持续发展”;在口腔义齿制造专业,教师会在课前播放患者佩戴义齿重获自信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
还源于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洞察。“一个学校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校长刁洪斌坦言,“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会技能的手’,更要塑造‘有温度的心’。”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