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5月初,一则关于山东泗水青年马彬的新闻引发了网络热议。他原计划于5月8日举行婚礼,婚纱照已拍、请柬已发,亲友早已踏上前往婚礼的路程。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2024年5月初,一则关于山东泗水青年马彬的新闻引发了网络热议。他原计划于5月8日举行婚礼,婚纱照已拍、请柬已发,亲友早已踏上前往婚礼的路程。
然而,就在婚礼前十天,他突发急性肝衰竭,病情迅速恶化不幸离世,年仅28岁。
悲剧的原因却仅仅是一碗鸡汤。
2024年4月28日,农历三月二十,星期日,马彬回到山东泗水老家。
这一天距离他原定的婚期只剩十天,他与未婚妻已经拍好了婚纱照,双方家庭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婚礼。
当天晚上,家中特地设宴庆祝,马彬的爷爷亲自炖了一锅鸡汤,表示这是为即将成婚的孙子接风洗尘。
据其家人事后回忆,那只鸡原本是家里自养的,但近期表现出异常状态:精神不振、鸡冠暗淡、采食减少,疑似患有“鸡瘟”。
但在农村家庭,这样的“症状”并未引起足够警惕。老爷子一心想让孙子补补身体,就宰了鸡,加了姜葱慢炖了两个多小时。
一家人围坐在老屋,菜品不多,那锅鸡汤是最主要的菜肴。宴后剩下的鸡肉,被保存在冰箱冷藏室。
次日中午,也就是4月29日,马彬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将剩下的鸡肉从冰箱中取出,没有加热直接食用。
马彬事后曾向朋友发消息称“中午吃了冷鸡肉,肚子有点胀”,但并未当回事。
接下来的几天,他陆续感到腹部不适、胃口变差,并出现轻微发热症状。他以为是肠胃炎或“上火”,便自行服用了常用的消炎药和退烧药。
直到5月5日,他的病情开始明显加重。家人发现他面色蜡黄、眼球泛黄、体温持续不退,尿液颜色变深,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当天上午,马彬被送往济宁市当地医院,初步检查后,医生判断为急性肝衰竭,建议立刻转入ICU治疗。
当天傍晚7点,马彬因体温持续升高并出现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
5月7日,马彬被紧急转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因病情急速恶化,家属发起紧急献血求助,他的父母通过济宁广播电台发出求助信息,短短一天内,泗水的30多位老乡自发组队,驱车数小时赶到济南献血。
网络平台也掀起募捐热潮,三天内为其筹集医疗费用达8万元。
在这段时间,医院已启动多轮抢救流程,包括血浆置换、肝功能维持治疗等,但病情仍未见明显起色。
这一天,距离原定婚礼只剩24小时,原本是属于他们的日子,亲朋早已准备好礼金与祝福,酒店、婚车一应俱全。
然而,这一天他却躺在重症病房,深度昏迷。
马彬的未婚妻一直守在医院ICU外,没有换洗衣物,也未离开半步。她告诉护士,“我们本来今天该拍结婚视频。”
晚8点20分,在多次抢救无效后,医院宣布马彬死亡。
据医院方面透露:马彬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本身肝功能已较常人脆弱;此次因摄入含有细菌毒素的变质禽类,加上高温天食品保存条件差,导致病菌扩散,引发剧烈中毒。
马彬去世消息发布后,社交媒体上哗然,相关话题连续数日登上热搜。“瘟鸡”、“剩菜”、“延迟治疗”成为讨论焦点。
不少网友表示共鸣:“我们小时候也吃过这种鸡,但命大没事。”“本来就有问题,没加热第二天又吃。”
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不是鸡的问题,是那种‘没事,忍忍就好’的思维问题。”
大部分网友认为,根源还是家里面老人总舍不得的想法。
马彬的爷爷在孙子去世后陷入自责,反复对亲属表示悔恨,“我以为补补身子,哪想到……”
网友们对此多数持体谅态度:“老人不是专业人士,不该苛责”,“节俭习惯在农村很常见,不该成为指责点”。
据齐鲁医院方面解释,马彬的病例虽属少见,但在医学统计中并非孤例。
变质禽类富含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细菌,其毒素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繁殖,若患者为乙肝携带者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人群,更易迅速发展为肝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食物中毒在夏季尤为高发,而“过夜菜”“反复加热”“食物不彻底煮熟”正是主要诱因。
如能在第一时间送医并注重饮食卫生,病情本可控制在轻症阶段。
马彬的死并非一场孤立意外,而是多个环节失误造成的链式悲剧。
从一碗病鸡到一夜未热的剩菜,从节俭习惯到延迟就医,再到对身体状况缺乏认知——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警醒。
他的人生本应在这个春天进入新篇章,却在病榻前匆匆落幕。愿他的故事,能给其他人也敲响警钟。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审核|蜉蝣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新浪网 2025年05月17日 10:08 《28岁准新郎马彬食物中毒离世,30名老乡跨市为其献血5400毫升》
来源:远川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