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兵连的日子,有笑有泪,有苦有甜。军事训练让人腰酸腿痛,政治学习让人头晕脑胀。但这些咬咬牙、抿抿嘴也就挺过去了,不过,最使人担心,也怕闹笑话的,我认为要算紧急集合。
《在从军的日子里》第二章成长在新兵连(15)第一次紧急集合
新兵连的日子,有笑有泪,有苦有甜。军事训练让人腰酸腿痛,政治学习让人头晕脑胀。但这些咬咬牙、抿抿嘴也就挺过去了,不过,最使人担心,也怕闹笑话的,我认为要算紧急集合。
紧急集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种紧急行动,是检验身体素质、应变能力、作风纪律、快速能力的具体体现。通常以警报、军号、哨声等为信号,在几分钟时间内对所属部队、连队按战备要求集结。新兵连紧急集合训练内容是必须的,至于是什么时候大家都不清楚,大家都时刻绷紧这根弦。
睡觉前,班长总是严肃又带着关切的口气道:
“不要睡得太死呀!小心紧急集合。”
他那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紧急集合步骤和注意事项,讲了一遍又一遍,在我们的脑海里不断盘旋。什么打好背包,背包外面要有一双解放鞋啦;挎包里面要装上牙膏、牙刷、碗筷啦;毛巾扎在挎包外面啦;口缸系在背包带上啦;还有水壶、枪支啦等等。这些话语就像一道道紧箍咒,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毕竟这关系到班、排、连的团体成绩呢!
我对紧急集合的感觉是很兴奋而神秘好奇的。一天深夜,在睡梦中,我梦见自己回到了老家,那些说三道四的人正议论着:
“唐植淮这人没文化,看他那张黝黑的油漆脸,傻乎乎的熊样,有什么出息。”我在梦中也正在辩解着:
“脸黑不是我的错,虽傻但我傻得让人信服.....”
突然,平时循环播放起床号、熄灯号的团部高音喇叭里,传来了“哒嘀嘀~嘀嘀哒哒......”急促得如同催命符一般的军号声。紧接着,连部值班员的“嘟嘟......”哨声也尖厉地划破了夜空。
班长大声喊道:
“起床,快起床,紧急集合啦!”
这一叫,大家瞬间惊醒,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黑暗中,大家摸索着穿衣戴帽。一时间,打背包拉扯背包带的“吱吱吱”声,传播开来。“咣当”,不知道是谁在慌乱中踢到了脸盆,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咚”,又不知是谁的口缸掉在了地上。班长压低声音提醒:
“不要忘记携带的东西,打好背包的人在宿舍门口待命!”
大家屏住呼吸,只能听到各种物件的撞击声。有人手忙脚乱地拿水壶,有人赶紧取挎包,有人边扎腰带边往宿舍外面冲。终于,二个、三个、四个......班长断后。
深夜,能见度极低。只有值班人员手中的手电射出微弱的光束。以连为单位集合后,连长喊着“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令,带领我们向团部大操场跑去。各连到操场的距离不同,所以规定的紧急集合的时间也不一样。我们连长刚向团部值班首长报告完毕几分钟后,其它连也陆续到达。
我站在队伍中,望着那黑压压的人群,心里莫名地亢奋起来。我不时反手摸摸背着的背包,心里想着是不是三横压二竖,这可是标准的打法。
就在这时,团参谋长下令:“立正,稍息,按一、二、三、四、五连顺序跟随团值班员跑步前进!”
于是,各连跟着团值班员从操场的东边跑步出发。只听见脚底下“刷刷”声,我们跑过民房,进入一个村庄,接着又拐弯跑步到一个山头……我头上开始冒汗,心里担心极了,想着这要跑多远啊!我这背包会不会散掉呀!又跑过一段坎坷不平的土路,队伍里有人在喘气,也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
“慢点,别踩着我脚后跟。”
一个小时左右,在那朦朦胧胧之中,我发现我们的队伍从西边进入了团部的操场,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家都气喘吁吁的,原地踏步的时候,团值班员下令:
“稍息,立正,以连为单位,清点人数,现在请各连连长出列,检查人员背包。”
顿时,操场上,“1 - 2 - 3 - 4......”的报数声不绝于耳。就在大家紧张的等待讲评时,五班班长大喊:
“唐汇云!唐汇云!你到哪里?”
叫了几十遍后,才听到操场电影屏幕墙后面传来,带着哭腔的声音:
“班长,我在这里!”
五班长觉得唐汇云给他五班丢了脸,气得大骂道:
“我日,我操。”
这一场第一次紧急集合,就在这有些滑稽又有些可笑的氛围里落下了帷幕,而这也成为我在新兵连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声明:
《在从军的日子里》是根据自己连载发表在《今日头条》:一名从军17年退役军官的回忆,修改补充而完成的书稿。为提升书稿的品味,并方便留存,我再以书稿的形式发表出来,渴望广大读者、知情的战友提宝贵意见。
下篇:《在从军的日子里》第二章成长在新兵连(16)班长失去威信。
来源:黑马进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