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树下话振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8 17:26 2

摘要:都说“樱桃好吃,树难载”,而在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水口村,红玛瑙般的樱桃就已挂了满山,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辛苦栽培后的馈赠,更为乡村振兴培植发展动能。

都说“樱桃好吃,树难载”,而在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水口村,红玛瑙般的樱桃就已挂了满山,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辛苦栽培后的馈赠,更为乡村振兴培植发展动能。

水口村隐匿在群山之间,与贵州省一桥相连、隔牛栏江相望。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水口村是如何在十年间实现年人均收入从不到两千元增长至过万元的蜕变,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一路山程,记者来到了水口村

抵达水口村时,正赶上“首届会泽县马路乡水口樱桃品介会”召开。村路上、采摘园里是携亲带友来摘买樱桃的游客,路两边是为了樱桃节早早就备好了一筐筐樱桃的村民。“人面樱桃相映红”,水口村格外热闹。

村民祖会梅一家凌晨四点就进了自家的樱桃林开始摘樱桃,“大半天时间卖了快300斤,早上摘的樱桃卖得差不多了,我爸妈现在正在现摘现卖。”祖会梅满脸笑意。

祖会梅正在路边卖樱桃。郭诗瑀 摄

她平常在会泽县打工,专门为了樱桃节回家帮忙,“我们村几乎80%的人都在种樱桃,我家种了600多棵。”祖会梅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发展,他们村的樱桃不愁卖,早就有熟客电话或者微信预订,樱桃收获季每天都加班加点摘樱桃、发货,累是累了点,但日子更有奔头了。

要想富,还得先修路

樱桃产业在这个小山村里“落地生根”,离不开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驻水口村第一书记陶海聪的辛勤付出。

“我记得2015年刚来驻村的时候,村里一寸硬化路都没有,开车从会泽县到村里得三个半小时,一下雨都是泥泞。路都不好走,不用说发展什么产业了。”陶海聪那时就想,要想富,还得先修路。

在红云红河集团帮扶下,水口村修建起14多公里村组道路和20多公里入户硬化路,脚下的路踏实了,村里村外的连接也更畅通了。

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解决了交通问题,村里依然贫困。怎么能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提升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陶海聪认为,还是得从发展产业入手。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因地制宜则是关键。村里产业基础薄弱,只能从种养殖入手,正巧村里有几户村民栽了樱桃树,他便请人来考察,确认水口村海拔、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适合樱桃生长,于是从2019年开始在水口村探索发展红玛瑙樱桃种植。

然而,一开始樱桃树推广种植并不顺利,樱桃娇贵,村民们主要靠土地谋生,万一种不好、卖不好,生活都成困难。

陶海聪一边自己带头流转土地开始种樱桃,一边和驻村工作队员带着专家、补贴,挨个儿入户号召大家一起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红云红河集团的帮扶下,首批300亩樱桃树“落户”水口村。

“种苞谷每亩产值在400-450元,樱桃每亩产值在一两万元左右,出效益后,这几年愿意种樱桃的村民就越来越多了,大家开始主动上门了解樱桃种植。”陶海聪告诉记者,水口村的樱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在村里樱桃种植面积约有2000亩。

樱桃生长离不了水,水口村海拔1500米,用水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提升樱桃品质,红云红河集团出资修了2个3万立方米以上的坝塘蓄水;开展提水工程,把牛栏江的水引到山上方便村民使用。陶海聪还请农科院专家“问诊”,升级樱桃品种、教村民疏花疏果技巧。

一树树红樱桃,推动了水口村乡村振兴的步伐。

从“种好”到“卖好”

“红玛瑙樱桃酸甜可口,但皮薄不耐储运,且成熟后二十来天就必须采摘,种下好樱桃如何及时引到市场上去?”陶海聪告诉记者,“红云红河集团和会泽卷烟厂每年进行消费帮扶,有了集团收购价格托底,樱桃价格也比较稳定。”

但只依靠帮扶渠道是不行的,要积极对接大市场、拓展樱桃销路。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口村樱桃的知名度,推动樱桃产业提质升级,近几年,水口村开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樱桃品介绍会就是一个尝试。希望通过办展办节,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水口村的樱桃又甜又好吃,吸引更多人来水口村。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樱桃采摘园、连通贵州的网红桥等农文旅资源,带动村里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站在樱桃树下,说起未来的发展,陶明聪思路很清晰。

樱桃采摘园里正在摘樱桃的游客。郭诗瑀 摄

当游客拎着一篮篮樱桃踏上归途

水口村

忙碌的樱桃收获季还在继续

樱桃树

见证了这里

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型

乡村振兴

是一场没有唯一答案的征程

不吝于付出思考和汗水

向下扎根的力量

监制:王岩 编辑:张萌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