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太原各大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寻宝鉴定拼搭……公众解锁N种奇妙玩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08:47 2

摘要: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从5月17日开始,省城各大博物馆已提前“庆祝”,从专题讲座到策展人沙龙,从非遗快闪到云端直播,公众纷纷走进博物馆,共赴一场文明狂欢,一起体验历史的回响,感受未来的心跳!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孙轶琼)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从5月17日开始,省城各大博物馆已提前“庆祝”,从专题讲座到策展人沙龙,从非遗快闪到云端直播,公众纷纷走进博物馆,共赴一场文明狂欢,一起体验历史的回响,感受未来的心跳!

5月17日,山西博物院主馆大厅,两场舞蹈快闪拉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序幕,现代舞者化身镇馆之宝——鸟尊,用舒缓肢体演绎山西文物之美。18日,由非遗传承志愿者团队演绎的经典剧目《牧野之战》在省博“戏曲故乡”展厅上演,在光影之间,诉说着历史与未来,也让公众拉近了与皮影戏的距离。此外,在省博三层文创区,来自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5所博物馆的200余款文创产品共同亮相,各个博物馆带着自家的“珍宝”向公众问好,不失为一场足不出户游遍各地博物馆的奇妙之旅。在“土木华章”展厅,三大研学体验吸引了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的眼球,古建模型拼搭体验,动手之余切身感受到山西古建榫卯结构的绝妙之处;“屋顶上的大怪兽”,可以发挥想象,为“鸱吻”小挂件涂色;壁画冰箱贴环节,更是深得人心,昔日里“高大”的泥皮壁画摇身变为冰箱贴,贴在家里想必也很特别吧。

18日当天,在山西自然博物馆内,山西晚报联合该馆共同推出的“三展联动光映奇珍”直播活动深受大众喜爱。通过直播,大家可以欣赏到该馆正在展出的“矿饰奇缘、地质之光、贝海拾珍”三大主题展览,而在镜头背后,那些矿石珍宝、海洋贝壳标本,也逐一呈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地质之光——弘扬李四光精神共绘地质科学华章”主题展,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风骨与智慧。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点赞,表达着对山西自然博物馆的向往,也表达着对此次直播的感谢,正是通过这样的直播,公众才有机会尽览到博物馆内的奇珍异宝,感知到博物馆里展览背后的精粹故事。本场直播,共计有20万+的网友参与观看。

在山西省考古博物馆,密集的活动同样吸引着大家走进博物馆。有考古云讲座论坛,让喜欢文博的公众近距离聆听考古专家对历史和文明的释读;宣教活动,举办“粘土麦穗手作体验”活动,金灿灿的麦穗让小朋友们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据了解,太原市文物景区和文博场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共同推出线下活动35项、展览55项,线上活动8项、展览107项。其中,太原市博物馆“凝心启智”大讲堂,依托“山西清代书画艺术展”,引导观众品书法之韵。“赵卿墓车马坑”研学、“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研学,带领亲子家庭开启一场奇妙的“寻宝”之旅。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鉴定陶瓷、玉石、金属、书画等,提高公众文化和文物保护意识。

晋商博物院开展古建拼搭活动,解锁榫卯密码。太山博物馆的拓印、投壶、皮影等传统互动活动,让大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推出泥板绘画、瓦当拓印、竹编扇、手绘冰箱贴等活动,让观众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感受独特的博物馆体验。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邀请专业老师,为游客详细讲解艾草槌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制作方法;少儿考古初体验,在社教老师指导下,青少年使用专业工具参与模拟考古挖掘;志愿讲解为游客解读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的发掘过程、建筑布局及背后蕴含的历史。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竹编体验,向小朋友们讲解竹编起源、发展和技巧,并用竹子和彩绳完成“天龙山藻井”竹编画。

让文物走下高台、走近百姓,让博物馆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的窗口。国际博物馆日,是博物馆展示的窗口,全省各文物系统也聚焦教育与研究、统筹规划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展陈、传播和社会教育方式,从夯实文物保护根基到深挖文物价值融合发展,博物馆里的文物正在以多元的方式“活起来”。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