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屏山县:“统战聚力‘彝’脉兴 指尖共绣‘同心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7:48 2

摘要:在川南群山环抱的宜宾屏山县屏边彝族乡,金沙江与岷江的涛声交织回响。在这里,彝绣工坊的丝线穿梭如织,勾勒出一幅“统战+非遗+共富”的壮美画卷。彝族刺绣,这一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明史诗”的古老技艺,正逐渐成为凝聚民族共识、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桥梁。屏边彝族乡秉持“统

在川南群山环抱的宜宾屏山县屏边彝族乡,金沙江与岷江的涛声交织回响。在这里,彝绣工坊的丝线穿梭如织,勾勒出一幅“统战+非遗+共富”的壮美画卷。彝族刺绣,这一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明史诗”的古老技艺,正逐渐成为凝聚民族共识、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桥梁。屏边彝族乡秉持“统战聚力、文化铸魂、产业赋能”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非遗活态传承”与“民族团结共进”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非遗传承:统战纽带串起“指尖上的民族记忆”

彝绣,作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千年迁徙史诗与生命哲学。屏边彝族乡深挖其文化价值,以统战为纽带,构建“非遗传承人+绣娘群体”的传承矩阵。一方面,统战搭台,能人领衔。非遗传承人欧其妈马牵头成立“彝绣统战工作室”,采用“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向留守妇女、返乡青年传授平绣、锁绣等30余种针法,年均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次。

在她的引领下,绣娘们巧妙地将火纹、羊角纹等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开发出“彝绣文创”“非遗服饰”等系列产品,使千年彝绣技艺重焕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文化共情,凝聚共识。通过举办“同心绣党恩”“民族团结绣”等主题活动,绣娘们将“石榴籽”“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等符号融入作品,以针线为媒介,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故事。这些绣品成为民族团结的“流动展厅”,被赠予援彝干部、高校学者,传递出“共绘同心圆”的统战温度。

产业振兴:统战赋能激活“指尖上的共富引擎”

屏边彝族乡以整合统战资源为重要抓手,搭建“云上绣坊”平台,构建“统战+电商+文旅”的完整产业链条,助力彝绣从“家庭副业”蝶变为“富民产业”。在拓展销售渠道方面,采用“三社联动”模式。乡党委联合屏山县屏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统战团体,打造“统战助农直播间”,邀请彝族企业家、返乡创业青年担任“同心推荐官”,借助电商平台将绣品销往全国各地。2024年,全乡彝绣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00余万元,带动30余名留守妇女年均增收超3万元。

在品牌塑造上,推动“文旅融合”。依托“统战+文旅”模式,开发“彝绣研学游”“非遗体验营”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一针一线绣文化”的乐趣。在统战成员的牵线搭桥下,屏边彝绣在龙神沟景区、马湖府古城设立了“同心绣坊”展销点,逐渐成为“屏山文旅新名片”。

文化铸魂:统战引领厚植“指尖上的精神家园” 屏边彝族乡以统战为桥梁,积极推动彝绣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让非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在教育领域,开展“非遗进校”活动,培育新人。在屏山县屏边乡民族中心学校开设“同心绣坊”兴趣班,由统战成员、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指导学生绣制“国旗”“红领巾”等主题作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文化传播方面,进行“跨域推介”,展示风采。通过对接外地资源,推动传统纹样与现代服饰、家居装饰跨界融合。非遗传承人前往省内外多地展示屏边彝族刺绣工艺,对外推广以彝绣为特色的文旅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一针一线绣同心,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如今的屏边彝族乡,彝绣工坊里绣娘们指尖灵动,绣出的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谊;直播间中主播们热情洋溢,传递的是“统战聚力、文化赋能、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屏边彝族乡以“统战+”为笔,以彝绣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精心绣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锦绣篇章。

来源:同心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