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来军事方面的影响:作为全球首款“空中无人机航母”,九天无人机可搭载上百架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形成“蜂群战术”,30秒内覆盖20平方公里空域,对敌方实施饱和打击。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侦察、干扰、攻击等任务,显著提升战场灵活性和压制效率。
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风起云涌。
学会从政策新闻中看门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睁眼看世界,看中国,看周围,看身边。
我是阿基,带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世界,与君共进,相信国运,做强国崛起的积极参与者!
一、太空霸主+军事强国强势崛起
(1)空中无人机航母”九天”将首飞 ,可释放百枚巡飞弹或微型无人机
(2)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3)天问二号探测器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发射
阿基点评:“九天”无人机航母首飞将会彻底颠覆未来的战争规则!
带来军事方面的影响:作为全球首款“空中无人机航母”,九天无人机可搭载上百架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形成“蜂群战术”,30秒内覆盖20平方公里空域,对敌方实施饱和打击。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侦察、干扰、攻击等任务,显著提升战场灵活性和压制效率。
威慑力:远超美国X-61A的性能(如航程7000公里、载荷6吨),可能迫使对手重新评估防空体系,甚至改写空战规则。
经济拉动:推动军工产业链(如贵航股份、中无人机)和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带动无人机技术军民融合应用。
北斗系统国际化: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技术自主权:北斗进入民航、海事等11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非洲30多国已建北斗基站,标志着中国导航系统打破GPS垄断,成为全球核心供应商;
民用渗透:98%国产手机支持北斗,日均导航服务超40亿公里,低空经济(物流、交通管理)成新增长点。
战略意义: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尤其在军事领域(如导弹制导)实现完全国产化,避免“卡脖子”风险。
天问二号发射:深空探测再升级
技术突破:首次以超第二宇宙速度(12km/s)再入大气层,隔热材料需承受315兆焦/㎡高温,为后续火星采样(天问三号)积累关键技术;
国际合作:开放200公斤载荷搭载,吸引意大利等国参与,扩大中国航天“朋友圈”;
科学价值:探测小行星2016HO3和彗星311P,助力研究太阳系起源,提升国际航天话语权。
在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咱们连续爆出这么多军事领域+太空领域的重磅消息会起到哪些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1、战略威慑:军事科技(如无人机蜂群、北斗导航)展示硬实力,增强对潜在冲突的遏制力,尤其在台海、南海等敏感区域;
2、技术突围:北斗国产化和天问系列突破,直接反击美国技术封锁,证明自主创新可打破壁垒;
3、经济与外交:低空经济、北斗海外基站、航天合作等,推动“一带一路”技术输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地位;
4、技术红利:军工、航天产业链升级,催生新产业(如低空物流、卫星导航服务);
5、国际话语权:从规则接受者变为制定者,尤其在导航、深空探测领域;
6、国家安全:减少外部依赖,应对复杂地缘政治挑战时更有底气;
7、民心凝聚: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对内对外展示“强国崛起”形象。
这些突破既是“秀肌肉”,也是“攒筹码”——技术自主+国际合作双线推进,让我国在大国博弈中既能打又能谈,更多的盟友向我们靠拢,合作共赢才是我们的目的。
这下子资本市场的军工板块又得起飞了!
二、官方:公务用车应选国产,优选新能源;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和烟酒
阿基点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公职人员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政策细则:
1、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必须支持国产新能源!尤其是机要通信、固定路线执勤的车,必须100%新能源,其他车最低30%新能源起步,以后还得加量;
新能源轿车价格不能超过18万(比如比亚迪秦、吉利银河这种),其他车型不能比同款油车贵。
老旧燃油车赶紧报废,换新的必须新能源,不换就等着被查。
2、吃喝不能装逼:工作餐禁止搞高档菜和烟酒,领导吃饭也得按规矩来,别想公款吃喝充面子。
3、充电桩必须跟上:政府大院得装充电桩,集中办公区搞大型充电站,还能开放给老百姓用。
政策出台的核心目的
1、消化新能源产能过剩:2025年新能源车产能预计3661万辆,但需求才530万,车企快撑不住了。政府带头买,先救急。
2、给国产车撑腰:以前公务车全是奥迪、大众,现在国产车技术起来了(比如比亚迪警车跑得比贼快),政策逼着政府用国产,省得被骂“崇洋媚外”。
3、环保压力大:燃油车污染严重,政府得带头减排,顺便给老百姓做榜样,让大家都买新能源。
4、省钱过紧日子:公车费用高,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电费比油便宜),还能减少维修、保险开支,省下来的钱发工资不香吗?
5、提前储备战略物资:把油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政策带来的红利:
国产车销量暴涨:全国500万公务车,每年换10%就是50万辆,全给国产新能源吃下。比亚迪、吉利、红旗等品牌笑醒;
倒逼技术升级:政府要求18万以下还要性能好,车企只能拼命搞电池、搞智能化,低端混子车企直接淘汰;
充电桩遍地开花:政府带头建桩(新基建就业被带动起来了),以后老百姓充电也方便,新能源车普及更快;
老百姓跟风买:政府都用新能源了,普通人觉得靠谱,三线城市的油车党也开始动摇加入新能源车阵营。
政府示范效应带动民用市场,国产车份额蹭蹭涨,未来公务车全是国产标,面子、里子都赚了,长期利好新能源车和新能源基建等板块。
新能源领域将会在政策的推动下继续加速发展,继续保持遥遥领先的碾压优势!
三、新冠阳性率升高,专家研判:预计5月下旬达峰
阿基点评:为啥新冠又杀回来了?
抗体到期了:上一波感染是2023年底到2024年初,现在抗体都掉光了,尤其南方一年多没大流行,免疫墙塌了;
病毒变狡猾了:现在流行的是XDV和NB.1分支,虽然致病力没变强,但传播力略升,专挑抗体弱的人下手;
人太浪了:节假日流动性加大,聚会扎堆,口罩也不戴了,病毒趁机扩散;
疫苗没人打:2024年疫苗销量接近零,连高危人群都不打,免疫防线漏成筛子;
南方气候助攻:南方潮湿、人多(长三角、珠三角),病毒活得更爽,阳性率比北方高(上海、广东超20%,北方10%-15%)。
现在的重灾区: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阳性率超20%;港澳也炸了(香港8.21%,澳门最高44.3%)。
门急诊阳性率:从7.5%飙到16.2%(翻了倍);
住院阳性率:从3.3%升到6.3%,但重症少(之前数据显示全国重症203例,死亡2例);
年龄分布:1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最高,小孩主要被鼻病毒霍霍。
感染了有啥症状?
轻症为主:发烧(38℃以上)、干咳、喉咙痛、浑身没劲、嗅觉味觉失灵,3-5天自愈,跟感冒差不多;
高危人群注意:老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免疫力低的,可能发展成肺炎,得赶紧去医院。
如何预防?别等中招才后悔!
1、口罩焊脸上:挤地铁、去医院戴N95,普通场合戴医用口罩,别给病毒留机会;
2、洗手比吃饭还勤:摸完公共设施立刻洗手,随身带酒精喷雾,别揉眼睛鼻子;
3、疫苗赶紧补:老人、基础病的快去打加强针,尤其国产药先诺欣、阿兹夫定,能扛重症;
4、家里囤点药: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备着,抗病毒药(如先诺欣)发病48小时内吃最有效;
5、少作死扎堆:最近少去演唱会、商场人堆里浪,尤其南方高危区。
万一阳了咋办?别慌!
轻症躺平:多喝水、吃退烧药,别乱混药(尤其抗生素),咳嗽喝蜂蜜水,3-5天就能活蹦乱跳;
高危人群别拖:老人、有基础病的,一发烧就测抗原,阳性赶紧吃抗病毒药(比如先诺欣),别等重症才去医院;
居家隔离:别传染给家人,单独房间+分餐,垃圾密封处理。
专家说5月底是峰值,6月5号左右阳性率降到10%以下,高考不受影响,预计6月底回到5%以下。
新冠又来了,但杀伤力相对弱鸡了,南方是重灾区。大家戴好口罩、囤好药、高危人群打疫苗,别作死,别等中招了再来后悔自己没有提前预防。
不慌,熬过这波就稳了!
四、商务部:对原产于美、欧、日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阿基点评:美欧日台的共聚聚甲醛(POM)疯狂低价倾销,直接拉低市场价。比如美国货卖得比成本还低74.9%,国内企业只能跟着降价,利润被榨干,亏到裤衩都不剩;2024年进口POM占国内总需求的42%(光美国就14.98%),国产货卖不出去,工厂产能闲置,连研发新技术的钱都烧不起,高端领域(比如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全被进口货霸占,国产只能蹲低端市场吃土;国内龙头云天化、国能宁煤这些厂,被低价进口逼得年年亏损,再这么搞下去直接关门,工人要喝西北风了,这谁还能忍?
国家出台这些政策主要目的
1、救国产厂:加税后,进口POM价格暴涨(比如美国货税后贵74.9%),国产货立马有价格优势,销量能涨,企业终于能喘口气回血;
2、逼技术升级:进口货贵了,逼着国内厂搞高端产品,别再卷低端价格战,顺便把汽车、电子这些高利润市场抢回来;
3、减少跪舔外国:之前高端POM全靠进口(每年进口30多万吨),现在国产产能59万吨,加税后逼国内用自家货,供应链更安全,不用看美日脸色;
4、合法怼回去:美国这几年狂搞中国反倾销(2024年立案暴增158%),咱们按WTO规则加税,既合法又解气,省得被当软柿子捏。
这帮孙子低价倾销搞垮国内厂,咱们加税就是逼他们滚蛋,让国产货站起来赚钱,顺便打脸美国“贸易战双标Gou”。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