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株大榕树,一场实景戏剧演出,生动再现震惊中外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5月16日,由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组织部指导,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重温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文化名人大营救沉浸式历史故事会《榕树下的星火》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举
一株大榕树,一场实景戏剧演出,生动再现震惊中外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5月16日,由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组织部指导,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重温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文化名人大营救沉浸式历史故事会《榕树下的星火》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举办,通过“零距离、全实景、强互动”的创新模式,将观众带入1941年“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之后的一次村民会议中,让这段传奇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沉浸式历史故事会《榕树下的星火》让每一位参与者成为历史的“在场者”。
伴着隐约回荡的山歌声,6名专业演员化身当年参与这场营救行动的朴实村长与村民,“村长”回顾着当年营救文化名人的点点滴滴:阿旺背着药篓翻山越岭,躲过敌人的搜寻,为邹韬奋先生治疗脚伤;刘家半斗米、蔡家十个蛋、黄阿婆家三只母鸡,省下来的粮食都给文化人和游击队送去;游击队员大柱裹着军背滚下山崖引开追兵,最终壮烈牺牲;先生们不仅在这里办报纸,还开设学堂,教村民和游击队读书、写字,还有各种各样的知识……
表演中,党员干部与白石龙村村民纷纷戴上草帽、手持蒲扇入座,摇身一变成为“村民”,打破观演界限,自然地融入复原的村民院落中,与专业演员扮演的“村长”“村民”们一起开会。
“这种自然式的沉浸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历史事件,也倍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看到演员们的动情演绎,感到非常震撼,这段历史值得代代传承。”观演后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纷纷为活动点赞,认为以实景戏剧讲故事的形式非常新颖,让人产生代入感。
“我们历时一个半月的采风调研,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最终决定依托大营救的宏大背景和先生们曾留下的资料进行艺术化再创作,并将叙事重心从文化名人转向无名英雄,从村民的独特视角来呈现,让大家看到文化名人在危难中坚韧与才华的同时,也看到村民们为保护文化名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策划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旨在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提炼成具有在地性、交互性的文化IP,希望这个文化IP能与白石龙红色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特邀亲历者蔡启培参与并分享珍贵回忆,让活动更加真实感人。据悉,当年事件发生时,蔡启培仅八岁,而今已九十岁高龄。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重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可触摸、可共情”的新模式,让“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历史从史料中鲜活起来,这正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突破:不再是被动观看的舞台剧,而是让每位参与者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了当时的村民为保护文化名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伟大,也折射出人民群众的团结与力量。”上述负责人表示。
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搭建了生动的平台。未来龙华区也将借助更多创新手段和叙事方式,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得到创新传承,全面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