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友好之船在关西地区的交流,留下了许多美好佳话。“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大阪日中友好合唱教室”,盂兰盆舞、粟裕顾问和山田英一的重逢等,堪称中日友好史上难忘的记忆。
1979年5月11日,中日友好之船明华号驶离下关港,夜色中奔向被称为东洋曼彻斯特的大阪。
中日友好之船在关西地区的交流,留下了许多美好佳话。“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大阪日中友好合唱教室”,盂兰盆舞、粟裕顾问和山田英一的重逢等,堪称中日友好史上难忘的记忆。
廖公和粟裕顾问专程去京都岚山凭吊周恩来总理的岚山诗碑,留下“千古江山,风月同唱两邦情”的诗句。
廖承志(左一)与粟裕(右一)在岚山凭吊周恩来总理的诗碑
中日友好之船到达大阪后,5月13日,长谷川嘉一郎先生将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成立的相关资料交给我,委托我请廖公为机构题词。第二天晚上,我向廖公汇报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的事。廖公听后说:“这是大好事!”爽快地答应题词。同时,接见了恳谈会的负责人大阪外国语大学的校长伊地智善继和长谷川嘉一郎。
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成立于1979年,目的是促进中日教育交流,为中国“四化(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培养更多人才。1978年底,恳谈会创始人之一长谷川嘉一郎先生,在朝日新闻社编委(1967年到1972年驻中国的特派记者)秋冈家荣先生的陪同下,从大阪赶到东京见我。长谷川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发展的长久之计在于人才,成立日中教育交流机构意义深远。希望我予以支持。
拿到廖公题词的伊地智先生和长谷川先生非常高兴。当晚,他们和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的同仁,转了一家又一家餐馆,喝了个通宵。次日凌晨,把一桶伏见清酒抬上明华轮,让廖公挥锤砸开酒桶,把美酒分给大家品尝。
“大阪日中友好合唱教室”是小笠原美都子一手创立的民间友好组织。小笠原女士生于1920年,20岁作为歌手出道,她与日本歌星东海林太郎演唱的《琵琶湖哀歌》,成为日本昭和时代的经典旋律。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际,小笠原女士与“大阪日中友好合唱教室”的朋友们合作,创作了歌曲《永远的友情》。1978年,邓小平抵达大阪,小笠原女士演唱了这首友好之歌,赢得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等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热烈掌声。
廖公率领的中日友好之船到来之前,小笠原美都子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永远的友情》这首歌曲的基础上,专为中日友好之船重新创作了歌词。
5月13日,在大阪和关西地区欢迎中日友好之船酒会上,小笠原美都子率“大阪日中友好合唱教室”的朋友们登台演出。她们首先用中文演唱了《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最后压轴的是《永远的友谊》。三段歌词,第一段就把大家带入情感的高潮:
越过滚滚波涛,穿过辽阔海洋,
友谊的航船满载深情远航。
日本啊,中国,一衣带水,
彼此隔海相望,
啊,朋友,纵情歌唱,
为深厚友谊歌唱!
为永恒的友谊歌唱!
晚上,廖公给小笠原美都子画了一幅憨态可掬的熊猫水墨画,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
5月16日,中日友好之船来到名古屋。名古屋是小球推动大球,开启中美外交的起点。临近名古屋市的知多市是日本邮政大臣久野忠治的家乡。1973年,久野忠治率日本邮政代表团访华,签署中日两国海底电缆协议,廖公在北京饭店设宴款待。宴会上,廖公开玩笑地说:“我最馋的是生鱼片。”久野先生说:“下次阁下访日,我一定以生鱼片招待。”
到了名古屋,久野先生让明华轮开到知多市石川岛播磨造船厂的专用码头,然后用大轿车把大家送到知多市体育馆。下车后,久野先生神秘地吩咐名古屋的接待人员,发给中国朋友每人一件标有“中日友好之船”字样的袴袄和一条白毛巾。
在知多市体育馆中日朋友共同跳起盂兰盆舞
原来,久野忠治先生结合日本盂兰盆舞形式,导演了一场中日朋友跳盂兰盆舞的大联欢。着装后,鼓声响起,随着日本朋友起舞,代表团的成员们也都跟着舞起来。久野先生对廖公和粟裕顾问说:“你们不必参加舞队跳舞。”说着,向他们递过了鼓槌。看着2000余人欢舞的场面,廖公喜不自禁,敲了一阵大鼓之后,把鼓槌递给一旁的日本朋友,和粟裕顾问也融入到了跳盂兰盆舞的大队伍里。
突然,有人大喊:神辇来了!只见一队人马抬着珠络叮咚的“神舆”,和着高亢的号子走来,人群立刻欢声四起。当晚,我在斗方上写下:
鼓声,笑声,号子声,声声入耳;
人情,心情,友谊情,情情在心。
知多市的一夜,是不眠之夜。欢舞结束,日本朋友把神舆抬到明华轮上,还把十坛清酒也一起抬上船。今天,这架神舆陈列在青岛市的博物馆里。
廖承志(前排左一)和粟裕(前排右二)披上袴袄系上白毛巾,加入了跳盂兰盆舞的联欢中
廖公有感于久野老朋友的情义,作别名古屋时,给久野忠治画了一张可爱的熊猫,并在画上题写“这就是我”四个字。
在神户,粟裕顾问意外地见到阔别20年之久的老部下山田英一。当年,山田英一是新四军中有名的炮神,组建了新四军的第一个炮兵连,后来,粟裕将军把他提拔为新四军的炮兵营长。1948年淮海战役,山田英一创造了野炮击落飞机的先例。1949年10月1日,山田英一光荣地出席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山田先生因为不清楚友好之船的行程,从大阪赶到名古屋,又从名古屋赶到神户。粟裕顾问见到他惊呼:“我的炮兵营长山田英一!”
粟裕(左一)与阔别20年之久的老部下山田英一(右一)重逢
临别之际,粟裕顾问把自己的衬衣和领带送给山田英一,深情地说:“我没有什么礼物,就把这件我还没用过的衣服和领带送你做纪念吧!穿上它,就等于见到我。”
山田英一说:“老首长,你是我们敬仰的军神,是和平的守护神。过去,你守护了中国的和平,今后,你守护的是日中友好,世界和平!”
1943年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记者,人民日报社驻日本特派记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外事局负责人,国务院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秘书长,中国徐福会会长,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徐福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日陕西协力会顾问等职。
来源:人民中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