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8年生于阿根廷贵族家庭的格瓦拉,本可安稳继承庞大家业,却因一场青年时代的南美流浪彻底改写命运。1952年,24岁的医学院学生与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摩托穿越南美五国,在秘鲁麻风村义务行医的经历,让这位富家公子目睹了拉美大陆最触目惊心的贫困。他在日记中写
1928年生于阿根廷贵族家庭的格瓦拉,本可安稳继承庞大家业,却因一场青年时代的南美流浪彻底改写命运。1952年,24岁的医学院学生与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摩托穿越南美五国,在秘鲁麻风村义务行医的经历,让这位富家公子目睹了拉美大陆最触目惊心的贫困。他在日记中写道:"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已死在路上,重归故土的是另一个我。"
危地马拉成为格瓦拉的政治启蒙地。1954年,他参与阿本斯总统的土地改革,目睹美国中情局策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这场失败让他顿悟:"医生只能缓解病痛,革命才能根治社会顽疾。"27岁加入卡斯特罗的"七二六运动"时,他彻底弃医从戎。在古巴马埃斯特拉山区,这个哮喘患者展现出惊人军事天赋:1958年圣克拉拉战役中,他率领300游击队员击溃3000政府军,成为革命神话的缔造者。
革命胜利后,格瓦拉身兼央行行长、工业部长要职,却坚持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简朴木屋。他主导的国有化改革令古巴经济三年增长12%,但与美国交恶使国家陷入孤立。1964年联合国大会上,他面对美国代表直言:"如果火箭要在纽约爆炸,我们会在废墟上建设新世界!"与卡斯特罗的路线分歧最终爆发:前者主张输出革命,后者倾向务实外交。1965年留下"告别信"后,格瓦拉神秘消失。
在刚果丛林,格瓦拉遭遇滑铁卢。他试图复制古巴模式,却因部族矛盾与战术失误,半年折损半数队员。转战玻利维亚时更陷入绝境:美国中情局训练的600人特种部队,配合当地政府军展开围剿。1967年10月8日,右腿中弹的格瓦拉在尤罗峡谷被俘,面对行刑队高喊:"开枪吧!你杀死的将是个男子汉!"其遗体被秘密肢解,双手送往阿根廷验证身份,直到1997年才在废弃机场跑道下寻获遗骨。
被玻利维亚军官射杀时,格瓦拉身着的橄榄绿军装沾染血迹,蓬乱胡须下的面容却异常平静。这张由记者拍摄的"基督受难式"遗容,经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传播,成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图像。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反资本主义斗士的头像,每年在全球售出超过2000万件印有他肖像的商品,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衍生价值。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豪宅到尤罗峡谷的乱葬岗,格瓦拉用39年生命演绎了理想主义者的悖论:他既是冷酷的军事指挥官(古巴革命期间签署过156次死刑令),又是浪漫的诗人(随身携带聂鲁达诗集);既批判苏联官僚主义,又推崇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正如他在《摩托日记》中所写:"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这种矛盾性,恰是他死后被神化的根源——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个永不妥协的叛逆符号。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