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曾经守护了我们千百年。如今在护佑亿万国人的健康福祉的基础上,更激发经济动能,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当大会宣传片《穿越时间的力量》缓缓呈现,2025第二届真中医跨界融合发展大会序幕也正式拉开。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中医药,曾经守护了我们千百年。如今在护佑亿万国人的健康福祉的基础上,更激发经济动能,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当大会宣传片《穿越时间的力量》缓缓呈现,2025第二届真中医跨界融合发展大会序幕也正式拉开。
吉林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桂祯表示,真中医的“真”,是回归经典,返璞归真,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医。“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中医药人的参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更需要中医药赋能,作为中医药人,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中医药切实有效的软硬件支撑。”她说。
守正:传中医仁心之道
伴随着古琴《文王操》的伴奏,国家级名老中医刘铁军、吉林省名中医孙莉、“吉林省首期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学员郑刚,老中青三代真中医专家汇聚,共同诵读了《真中医誓词》和《真中医师训》。“真中医的根,深植于《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深植于《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更深植于每一位中医人对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主旨演讲环节,国医大师孙光荣的声音饱含深情,将千年中医的传承脉络娓娓道来。
2009年初,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将其作为全省重点工作,并将培养“真中医”的目标和理念融入医疗、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落实在中医药文化传承,行业管理等各个环节。十六年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诵读声在各地市州此起彼伏,到青年中医发展委员会搭建起代际传承的桥梁;从名老中医工作室将口传心授的智慧凝结成册,到“三真学社”里青年学子在临床跟诊中体悟医道精髓,每一步都印证着无数中医药人对中医本质的坚守。
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吉林省静德中医连锁创始人谭长涛便是“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的获益者。作为“吉林省首期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学员,他的成长正是“守正”的生动注脚。
17岁随伯父踏上中医路,从乡村医生到执业医师,38年临床路,他始终揣着一本翻得卷边的《黄帝内经》。“2016年加入优才班,是我中医之路的转折点。”谭长涛表示,在优才班的三年学习,是他叩响“真中医”之门的关键历程。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实践机会,使他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读经典、跟名师、重临床”的优才班培养模式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和经方医学,采用“五藏六腑一体辨证”的方法,精准找到病灶,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且结合自身的临床体会和对现代医学的研究,创立“却老全形”中医抗衰老体系。
会上《真中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手册发布,手册内容不仅涵盖“真中医”方法论的系统梳理,还展现出一群中医人对“大医精诚”的当代诠释。“我们期待这些文字能化作星火,点燃更多人对中医本真的思考。愿这些探索的足迹,能为后来者指明方向。因为真正的医道传承,永远在路上。”朱桂祯说。
会上,真中医项目正式启动,成为“真中医”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该项目将以“一站式找中医看好病”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搭建“专家汇聚的平台、人才孵化的基地、基层服务的网底”的三位一体模式,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创新:乘科技腾飞之翼
“‘现代科技+中医药’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胜之路。”在主题分享环节,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盛学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是一项伟大工程,只有选择与医教产研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才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吉林市“专精特新企业”双认证单位,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智造的跃迁,更在生物科技与中医药融合领域树起标杆。如今,天三奇已构建起“理论-技术-产品”全链路创新体系,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为实现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在董事长李盛学的带领下,企业创新“中医微观化”理论,研发“微生态制剂液——固结合发酵工艺技术”,生产微生态制剂、中药发酵制剂创新产品,完成了三大突破。“中医药未来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定要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李胜学表示,今年,公司重点打造的“中医药创新现代产业园”项目将全面投入运营,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教育实践、康养服务、健康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
除了企业发力,中医馆也尝试运用科学技术,助力中医药服务更可及。“中医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强调治未病,有一个‘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医生不断介入其中。”成都市中医诊所协会会长、成都承启堂中医连锁创始人易振策表示,只有通过系统完成信息化采集、精细化管理,并将数据反馈到实际临床应用中,这样的周期才是完整的。为此,承启堂尝试用AI优化系统,利用AI收集患者的就医全流程信息,通过深度算法分析,为专家和后期的服务提供专属方案。“这样一来,查阅患者的初诊复诊情况变得非常轻松,便于医生更好了解患者情况,利于之后的病情追踪。”易振策说。
共生:走跨界融合之路
“以真中医之魂,铸就传承之锚;以跨界共生之力,激荡创新之潮;让中医药活起来,用起来,与时俱进走向未来!”大会发布的《真中医跨界共生倡议书》如一声号角,吹响跨领域协作的集结号。
“这不是简单的携手,而是以仁心为火种,在传承中破界,于融合中守真,让千年智慧照进现代生活,让岐黄之光温暖每一个生命。”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会长单晓春说。
在中医药健康产品展示会及义诊咨询活动中,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医药盛宴精彩上演。来自北京及四川、海南、吉林的15家大健康企业及特色民营中医医疗机构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融合实践。
从传统的望闻问切到现代的AI辅助诊断,从手工制作的传统丸剂到科技加持的健康产品,展会全方位展示了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医药跨界融合的无限潜力,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医药要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必须走好‘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生活化’四化之路。”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成都秉正堂中医馆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何宇新表示,“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途径,而生活化则为最终目标。“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就是将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式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以中医药文化做基础,才能进一步推动医馆去创新,去实现‘四化’。”何宇新介绍,他们创新性开发鼻用香囊,对中药香囊进行了技术创新,将中药复方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包埋于“鼻香囊”特殊材料中,药丸夹在鼻子上,呼吸之间便有了治疗效果。
如今,除了开展传统的诊疗活动,秉正堂还基于中医药文化进行各种大健康产品创新,同时以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构建“中医药+健康生活”的新业态。
从守正传承到创新破界,再到跨界共生,与会者共同勾勒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清晰路径——以文化为根,以科技为翼,以融合为桥,激活中医药内生动力与外部协同效能。正如大会所倡导的,唯有坚守本真、拥抱创新、开放协作,才能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方案”。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