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朵”昆明小记者丨63名“花朵朵”参与第三期活动:模拟采访 描绘梦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1:16 2

摘要:5月18日,来自40所学校的63名第三期“花朵朵”昆明小记者走进了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模拟采访时,孩子们虽然有些紧张,但仍全力应对来自陌生领域的挑战。一名家长表示,孩子除了上学,学习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

“请问你刚刚看见什么?”

“我看到车载收音机的录播室和直播室。”

“哦,非常棒!”

两名小记者出镜接受采访的回答,赢得了在场“花朵朵”昆明小记者和家长的掌声和欢笑声。

5月18日,来自40所学校的63名第三期“花朵朵”昆明小记者走进了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模拟采访时,孩子们虽然有些紧张,但仍全力应对来自陌生领域的挑战。一名家长表示,孩子除了上学,学习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

63名“花朵朵”昆明小记者合影

第一站

跟着老师练习如何出镜采访

18日下午,都市时报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副主任高信炎,带领参加活动的“花朵朵”昆明小记者们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出镜。

都市时报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副主任高信炎带领小记者们进行角色扮演

首先,高老师带领大家练习嗓音打开,包括打牙关、顶舌、绕舌、弹舌、撅唇等动作。高老师介绍,这些动作练习的都是发声。采访时,记者的发声要准确,声音要保持稳定、语调要自信,让对方清晰听见你的声音。

小记者们用笔学习规范使用话筒

练习的第二项是采访时的仪态。记者要使用礼貌用语,取得对方同意后才开始采访,要规范使用话筒,谁说话,话筒就对准谁,确保收声清晰。高老师特别说明,采访时眼睛要直视对方,保持微笑,不能大笑,更不能狂笑,否则很难得到采访对象的信任。

练习结束,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想要模拟采访,可当他们手拿话筒时却又愣住了,不知道提什么样的问题。一旁的高老师提议,可以采访同学们走进融媒体中心的所见所闻,瞬时,同学们又变得活跃起来,可问完第一个问题后,大家又愣住了。

这时,一名小记者打开了话题,问采访对象来自哪个学校,有没有好朋友。当得知对方有很多好朋友时,小记者笑着说:“看来你的人缘很好。”

一名观看了小记者学习全过程的父亲说:“我是从事工会工作的。我认为,沟通和表达能力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非常重要,平时孩子们更多的是学习书本知识,这次专门学习了采访沟通技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第二站

话筒前讲述自己的梦想

第二站,“花朵朵”小记者们走进了昆明广播电视台,开启了一场融合声音艺术与文化知识的探索之旅。在主持人邓娟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走进新闻资讯FM100.8、汽车音乐FM95.4、都市调频FM102.8、老年广播FM105四个频率的直播间,感受电台主持人的工作,并化身“小小播音员”畅谈梦想。

“这个按键控制音效,那个旋钮调节音量……”在直播间里,邓娟向小记者们逐一讲解了调音台、话筒等专业设备的操作方式。孩子们围在设备前,目不转睛地观察邓娟演示如何通过声音传递新闻的温度。邓娟还邀请小记者现场模拟播报,强调“播音不仅是读稿,更要用情感和知识打动听众”。

小记者戴上耳机对着话筒介绍自己的梦想

恰逢国际博物馆日,邓娟以“博物馆里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小记者们展开互动。“我国有哪些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问题一出,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从国博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战国牛虎铜案、滇王金印到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孩子们的回答展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邓娟借机鼓励大家:“当好记者或主持人不只需要好声音,更要有知识积累。”

活动的高潮是播音初体验环节。孩子们轮流坐在话筒前,用稚嫩的声音向听众介绍自己的梦想。“我想成为英语老师!”“我要成为画家,用画笔记录家乡的风景!”“我要研究历史,守护云南的文化遗产!”一名小记者兴奋地说:“原来广播是这样的!我以后要更努力学知识,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第三站

教小记者如何表达家乡昆明

活动第三站,是由都市时报副总编辑许建龙主讲的公开课《小记者如何表达家乡昆明》。

都市时报副总编辑许建龙与小记者互动

许老师是一名跨界进入媒体行业的资深记者,因为执着于媒体工作,他从工程主管岗位辞职,进入媒体工作,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保持着对媒体工作的热爱。他从范长江、埃德加·斯诺、邹韬奋、金庸等著名记者讲起,介绍了中国最伟大的记者——毛泽东主席。1919年7月,毛主席第一次涉足媒体行业,他几乎是我党最早一个涉足媒体的党员。毛主席创办了《湘江评论》,仅在解放战争时期便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文章100多篇,其中包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因此,毛主席曾被称为新华社级别最高的“首席记者”。

许老师还现场播放了昆明市融媒体中心人员用AI制作的博物馆里青铜人物跳街舞的视频,并向小记者介绍,要善于利用最前沿的AI技术作为表达手段。他说,真实是新闻作品的生命,记者一定要到现场,因为想象永远不能代替现场的真实采访。

播放完视频,许建龙与小记者们进行了互动,询问大家从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抢答道,有云南陆军讲武堂、石林、滇池、过桥米线以及火把节、泼水节。许老师说,家乡是一本书,大家要用眼睛、耳朵,用心去读懂这本书。

公开课结束后,小记者进行了随堂练习——画一幅代表昆明的画,写一句展现昆明的广告语。有的小记者认为,昆明5月的代表是蓝花楹;有的小记者笔下的大观楼,形神兼具;还有的小记者,画出了小蘑菇在森林里破土而出的样子……

小记者的随堂练习

一名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花朵朵”昆明小记者活动从了解昆明入手,带孩子们感知真实的昆明。

“花朵朵”昆明小记者是昆明市融媒体中心精心培育和打造的少年记者队伍,通过小记者的视角,感知家乡,传播昆明文化,报名参加活动的小记者,除了能系统地学习采访写作技巧,还能参加昆明小记者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了解真实而美丽的昆明。

声音

来自书林一小的董梓妤,用画笔“推介”家乡,她将过桥米线、官渡粑粑等昆明特色美食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昆明处处都是美味,吃过桥米线要‘先烫生肉再放菜’,官渡粑粑的美味,是能让你咬一口便酥到掉渣!”董梓妤的母亲透露,女儿从幼儿园起就怀揣主持梦,此次特意带她来探秘主持人的幕后工作。活动结束,董梓妤的母亲又报名了昆明市融媒体中心“花朵朵”小主持课程。“专业媒体资质过硬,课程设计科学,既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又能提升表达能力,必须让孩子长期参与!”

新迎一小学生鞠佩颖首次参与小记者活动。她的母亲于女士坦言,报名的初衷是让孩子能突破自我,“希望她通过采访陌生人练胆量,在实战中甩掉‘社恐’标签!”于女士表示,她更看重活动带给孩子的多维度成长,让孩子既能接触社会百态、结识不同领域的采访对象,又能汲取书本外的鲜活知识,在开阔眼界的同时积累知识的厚度,“见识广了,表达自然更有底气!”

来源:昆明信息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