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也是主动塑造可持续包容性社会的参与者。为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也是主动塑造可持续包容性社会的参与者。为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当“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群怀揣理想、专业与情怀的青年力量也悄然注入。在这场文明传承的接力中,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亦在悄然蜕变——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恰似一部立体的纺织史诗,串联起中国纺织工业从传统技艺到现代智造的璀璨征程。
图源: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东华大学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纺织行业飞速发展的全历程。学校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原纺织史博物馆和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基础上建成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这是国内唯一一个综合反映中国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专业博物馆,于2009年1月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江南纺织业先驱、奠基人——黄道婆像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建筑面积6700平米,展示面积4600平米,现有馆藏3000余件,最早的馆藏为唐代联珠纹织物残片。博物馆以中国纺织服饰发展史和纺织服饰科普教育为主线,分为科普馆、古代馆、近代馆、少数民族馆、视听空间和临展厅等多个展馆。通过展品、图片、实物展览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和提高社会纺织服饰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纺织服饰文化。
最早馆藏品【唐】联珠纹织物残片
展馆一楼为科普馆,展馆以高科技展示手段和互动展项,展示了纺织服饰领域的产业链及其特色环节。这里集中了纺、织、染及服装设计等多种互动项目,有电脑刺绣、针织和机织、喷墨印花,以及手绘T恤、盘扣结的制作、首饰DIY、装扮顾问和服装款式数字化拼接等,游览者可以亲身体验这些制作和设计过程,进一步走进纺织和服饰。
图源: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科普馆互动体验区
拾级而上至博物馆二楼,恍若踏入一条流淌千年的时光锦带——古代馆,展馆正以汉唐的蜀锦、宋元的宋锦、明清的云锦,徐徐展开华夏服饰文明的璀璨长卷。这里不是静止的展柜陈列场,而是一座活态的古代时尚T台,让每位游览者都能成为穿越时空的时尚体验官。
图源: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图上依次为:藏品【清】蓝色妆花绸龙袍、藏品【清】红缎地五彩绣大襟女龙袍、藏品【清】武官补服
二楼的古代馆以蜀锦、宋锦、云锦为笔触,勾勒出从唐朝气象到明清风华的服饰文明脉络;三楼的近代馆与少数民族馆则似万花筒般绚烂,既镌刻着西风东渐的嬗变轨迹,又绽放着多元一体的民族华彩,尤其是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陈列其中,更如一座隐形的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让服饰文明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
近代馆 图源: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少数民族馆 图源: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持续深化“专业学科+博物馆”模式,构建实践、科普、文化三大特色课堂,推动纺织服饰文化进校园。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育人基地,2024年成功入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颁发的第二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部分馆藏
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以经纬为媒,编织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这座纺织圣殿既守护千年织造技艺,更以创新思路解码文明基因,让青年匠心在丝路传承中续写中国“智”造的锦绣华章。
来源:赵老师历史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