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城市建设,敦煌市聚焦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城市文化 研学体验 文旅融合”三张特色牌,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经济发展互促共荣的生动局面。
为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城市建设,敦煌市聚焦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城市文化 研学体验 文旅融合”三张特色牌,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经济发展互促共荣的生动局面。
按照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建设要求,突出敦煌对外开放的古郡形象,打造敦煌城市文化品牌。将敦煌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和各类公园广场标识系统,设计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五大特色路灯,雕刻莲花、藻井、古币图案的城市文化砖4500余块,对城区道路沿线果皮箱展开“焕新”行动,并在小游园及新修道路安装文创果皮箱1800余个。建成运营敦煌书局,展陈2100类1.7万部敦煌题材书籍。建成由敦煌1900印务所、敦煌1900艺术馆、敦煌书局研学院、敦煌1900咖啡等组成的敦煌文化时尚新地标——敦煌印局,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多元业态的现代表达。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跨区域、多主题的研学旅游体系,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培育开发“莫高窟—莫高里工匠村”“阳关—玉门关—雅丹”等 5 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建成莫高里工匠村、莫高学堂、鸣沙书院等16个研学基地,推出地质科普、两关文化、丝路考古等30余套精品课程,年承接研学团队 800 余批次。创新“非遗 + 研学”模式,开设壁画临摹、彩塑制作、钻木取火、敦煌剪纸等体验项目,吸引各族青少年参与,推动技艺传承与民族交融双向赋能。推出“敦煌文化研学季大礼包”系列活动,整合景区门票、课程体验等优惠资源,累计服务各民族研学群体超 10 万人次,形成“行走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堂”。
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为牵引,构建“景区联动、城乡互动、产业带动”的融合发展格局。推进玉门关・阳关 5A 级景区创建,实施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基础设施升级项目 12 个,新增“骆驼红绿灯”“上元市集”等网红打卡点 8 处。培育“敦煌宿”乡村旅游品牌,为实现农村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夜敦煌”消费场景,升级敦煌夜市、沙州食驿、党河风情线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出“抖音落日合唱派对·五四青春场”,万人共赴鸣沙山月牙泉浪漫之约,邀请著名歌手周深与现场观众和线上直播间的朋友们共同合唱。在重大节日期间,推出鸣沙山月牙泉绚丽烟花秀与无人机表演,吸引各民族群众参与夜间活动超400万人次,促进跨区域文化互动与消费融合。
编 辑:李晓凤
责任编辑:张 萍
监 制:李国辉
来源: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