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来,抚宁区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培育创新主体、深化产学研融合等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科技答卷,科技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本报讯(通讯员陈永存)2024年以来,抚宁区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培育创新主体、深化产学研融合等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科技答卷,科技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主体培育见实效,研发动能再提升。抚宁区出台《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培育链条,建立40家企业动态培育库,截至2024年年底,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6家。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举办政校银企对接培训会,指导规上企业填报研发投入达1.69亿元。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谱新篇。创新“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模式,建成覆盖全部乡镇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0名专家全年开展技术培训3200人次。春耕期间组织2500台农机具投入生产,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20场次,科技护航粮食安全。
人才引育筑高地,协同创新结硕果。实施“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1名,建立531人的专家智库。推动校企共建“固废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促成燕山大学等高校10项科研成果转化。通过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争取科技信贷超千万元。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显著,全年吸纳京津技术成果3.5亿元。
全域科普惠民生,产权保护促创新。打造“科普活动日”“科技下乡”等品牌活动,举办科普活动10场,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开展“蓝天”专项行动查处侵权案件7起,推动25家企业完成专利盘活,专利转化对接会促成6项技术合作。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