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鹃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9 13:27 3

摘要:菲律宾鹃鸠(**Philippine Cuckoo-Dove**,学名:*Macropygia tenuirostris*)是鹃鸠属(*Macropygia*)中的一种中型鸟类,**菲律宾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森林及周边栖息地。以下是其详细特征及

菲律宾鹃鸠(**Philippine Cuckoo-Dove**,学名:*Macropygia tenuirostris*)是鹃鸠属(*Macropygia*)中的一种中型鸟类,**菲律宾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森林及周边栖息地。以下是其详细特征及相关信息:

---

### **1. 分类与命名**

- **科属**:属于鸽形目(Columbidae)鸠鸽科,鹃鸠属(*Macropygia*)。

- **学名**:*Macropygia tenuirostris*

- **别名**:菲律宾长尾鸠、细嘴鹃鸠(因其喙较细长而得名)。

---

### **2. 形态特征**

- **体型**:体长约30-38厘米,尾羽较长,占体长一半以上。

- **羽毛**:

- **雄鸟**:全身以红褐色为主,颈部及胸部有金属光泽的绿色或紫色斑纹,尾羽呈渐变的暗色条纹。

- **雌鸟**:羽毛偏棕灰色,斑纹较暗淡,尾部条纹不如雄鸟明显。

- **喙与足**:喙细长且稍下弯,黑色;足红色或粉红色。

---

### **3. 分布与栖息地**

- **地理范围**:菲律宾吕宋岛(Luzon)、民都洛岛(Mindoro)、巴拉望岛(Palawan)等多个岛屿。

- **栖息环境**:

- 低地至中海拔(海拔1500米以下)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及森林边缘。

- 偏好茂密树冠层,偶尔出现在灌木丛或农耕区附近。

---

### **4. 行为与生态**

- **食性**:以果实、种子、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常在地面或树枝上觅食。

- **繁殖**:

- 筑巢于树上,巢材为细枝和树叶,每窝产1-2枚白色卵。

- 繁殖期多为旱季(3-6月),雄鸟通过鸣叫和展示尾羽求偶。

- **鸣叫**:发出低沉的“coo-coo-coo”声,重复缓慢,类似其他鸠鸽类。

---

### **5. 保护现状**

- **受威胁程度**:

- IUCN评级为**近危(NT)**,因森林砍伐导致栖息地减少。

- 部分岛屿种群因狩猎和宠物贸易面临压力。

- **保护措施**:部分分布区位于保护区(如巴拉望生物圈保护区),需加强森林保护与非法狩猎监管。

---

### **6. 与近缘种区别**

菲律宾鹃鸠易与同属其他鹃鸠混淆(如棕头鹃鸠*M. ruficeps*),区别特征包括:

- 更细长的喙;

- 尾部条纹更密集;

- 雄鸟颈部金属光泽更显著。

---

### **7. 观察建议**

- **最佳地点**:菲律宾的森林保护区(如巴拉望的公主港地下河国家公园)。

- **时间**:清晨或黄昏,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

菲律宾鹃鸠

Philippine Cuckoo-Dove

Macropygia tenuirostri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Doves

Columbidae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