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开展首日,异常火爆!有人6点多就出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14:35 2

摘要:今天上午,“看·见殷商”大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大展异常火爆,早上9点多,很多观众就来到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队伍长度超过了50米,有的观众6点多就出了门,期待着与这些珍贵文物见面。

今天上午,“看·见殷商”大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大展异常火爆,早上9点多,很多观众就来到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队伍长度超过了50米,有的观众6点多就出了门,期待着与这些珍贵文物见面。

“看·见殷商”通过多样的展示方式,把文物背后的信息尽量展示给大家,比如两件鸮尊,它们的透明屏上展示了两件文物的器型和纹饰方面的各种不同。

殷商大展的尾声部分,还展出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敖光刀的文物原型,旁边就播放着电影片段,快来现场看看吧!

想去看展,该如何出行?攻略来了!

今天(5月19日),备受瞩目的“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对观众开放。

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文物亮相,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观众可以在大运河畔,跨越3500余年,揭开商文明密码。

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合体展。时隔近半个世纪,殷墟出土的一对妇好鸮尊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在京重逢。

这还是一场“时髦”的商文化展。一批最近几年重见天日的文物在京首秀。

作为今年4月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盘龙城和琉璃河都派出重器参展。青铜带鋬(pàn)觚(gū)形器是其中代表。它是一件造型独特的酒器,结合了觚的身、爵的口、斝(jiǎ)的把手,为目前全国考古发现中的孤品。

专家介绍,这件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讲述着长江流域与中原文明交相辉映的故事。

在展厅看到,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的代表文物都已经就位。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铜鹰形铃,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兽面纹青铜胄、蝉纹青铜大刀等殷商超重量级文物也亮相了。

一屋子重器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物。比如一件白色玉璧,上部装饰着两只背靠背的鹦鹉,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箕形浅盘。这是商代人的砚台,当时已经流行使用毛笔了。

绝大多数文物出土地——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

这场殷商文化盛宴还开启了深度游模式。展厅里,“司马迁”在互动屏上歪着头、瞪着眼,大喊:“早说了太史公不编瞎话!为什么不相信我!”随后,武丁、妇好、商纣王等历史人物也开启“陪聊”模式,还能自己爆梗。

观众可以戴上MR(混合现实)设备,打开“龙形觥(gōng)”的盒盖,敲响“崇阳铜鼓”,甚至和朋友传递“妇好鸮尊”。

工作人员介绍,虚拟空间已经开发了8件重器,打开了很多奇妙的观展角度,比如观众可走进“青铜鼎”内细看,还可以听到3000余岁“铜铙”发出的声音。

在“甲骨风云”沉浸展示空间,观众就是“商代人”,有机会参加一场武丁与妇好主持的占卜,登上战车,敲响战鼓,与妇好的队伍一起战斗,甚至闻到3000余年前草地的味道。

“这是一场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一体的‘青铜之旅’。”工作人员介绍,这项体验使用了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真人录制拍摄)+仿真体感地板(地面体感仿真系统)+气味系统(嗅觉仿真系统)的VR(虚拟现实)技术。

还有一些观展新体验正在加紧研发。比如观众将有机会打开“妇好鸮尊”的盖子,了解这尊酒器的使用原理。

280余种殷商文创亮相

“第三展厅”也已准备就绪,饕餮纹岩画和青铜器版画化身为3D礼纸包装、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摆上展台。

首博馆长郭京宁介绍,此次推出了一系列“殷商主题”文创产品,首批上线文创已达280余种,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观众还可以动手体验“锻造”迷你版“亚丑钺”。展览图录即将出版,方便观众将“殷商故事”打包回家。多位知名学者领衔的线上直播、专家讲座等也会陆续推出。

一个展,还将带动一座“城”,激发博物馆之城的活力。观众凭“看·见殷商”票根,可以免费预约参观北京20余家博物馆。

展览期间,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煤矿文工团、北方昆剧院等“嘉宾”,将登陆“运河之舟”,轮番带来精彩文艺演出。

一系列“文化消费新场景”即将解码。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触达线上平台的各项叠加优惠。各大重点商圈将陆续出现殷商主题打卡点,让青铜纹样、甲骨文等走进生活。

众多珍贵文物重磅登场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先睹为快

卜甲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大事小事,事事占卜。常将占卜问题或结果刻在龟甲或牛胛骨上,这些文字便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商代甲骨文。占卜内容从祭祀天地时的吉凶问卦,到出兵征伐前的天气预测;从预测王后的分娩日期,到庄稼收成的年景祈愿……比如,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H3:553”刻有“子其疫,弜往学”。这片甲骨的问卜者正是商王武丁之子“子”,他向祖先或神灵提出了一个与现代学生颇为相似的疑问——“生病了,还要不要去上学”。看来上学真是贯穿古今的头等大事,即便你是王子,上学同样需要遵循学校的规范要求。

妇好鸮尊 商 河南博物院 藏

妇好鸮尊 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迷人的身形。整器为一站立鸮形,挺胸抬头,双翅并拢紧绷,双脚并拢,四趾抓地,尾巴下垂。鸮的“后脑勺”上有两个盖钮,一立鸟一龙,方便打开器盖。

极繁风“外衣”。云雷纹+饕餮纹+羽翎纹+夔龙纹+蝉纹+长蛇纹+菱形纹+鸮纹……数不清。

双“鸮”合璧。青铜鸮尊于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此次展览中,两件青铜鸮尊将重新聚首,限时展出,不可错过哦。

亚丑钺 商 山东博物馆 藏

亚丑钺 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为啥叫“亚丑钺”?“亚丑钺”之名,源自钺口部两侧对称铭刻的“亚醜”二字。虽“醜”之简体为“丑”,但此“亚丑”实则并不丑陋。

亚丑不丑。亚丑钺人面五官、浓眉大眼、高鼻梁、方脸方下巴、嘴角上扬、牙齿整齐全露,天生一副笑脸,看似面相憨厚,实际上的身份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名的“高富帅”。在古代青铜钺既是作战武器,也有仪仗礼器的作用,象征着王权或军事指挥权。

哥俩的第一次会面。亚丑钺于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大钺,与亚丑钺形制基本相同。两件青铜钺,一件藏于山东博物馆,另一件则被调往北京,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而这次也是“哥俩”的首次聚首。

铜质手形器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传奇的身份。殷墟亚长墓出土的铜手形器,贴身置于亚长棺内。亚长是商朝武将,35岁左右阵亡。此器为目前所知的全国唯一发现的青铜手型器,也是最早的假手。

用途猜猜猜。青铜手长约13.2厘米,宽约6.8厘米,比正常的右手略小,内残留碳化木柄,手掌半握,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还装饰着半个饕餮纹。关于它的用途,有人猜测可能是亚长的义肢,也有人说是象征权力的权杖,还有人推测是捞取食物的笊篱、痒痒挠…… 它到底是做什么用处的呢?快来一起握个爪,猜一猜吧!

牛尊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罕见器形。这是殷墟唯一一件牛形的青铜容器,造型为写实的水牛,体态健壮肥硕,抬头伸颈,微张口,口内中空,背部微凹,上有长方形铜盖。牛颈部下方及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牛身布满龙、鸟、鱼等动物纹饰,腹部两侧饰虎纹,虎头低垂,虎尾上卷至牛臀部。

出土时的小八卦。牛尊出土时,破碎较为严重,除器盖外,腹部和四肢早已碎成多块,且由于长期挤压,多处出现变形。文物工作者费了很大力气将它拼贴复原,堪称“妙手回春”!

盉形陶鬲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小猪佩奇。盉形陶鬲为泥质灰陶。器盖呈猪首状,长嘴圆眼,双耳竖立。猪口部两侧略损,文物修复师用石膏修补后,两道白痕迹看起来很像小猪流下的口水印记!非常可爱!

双面铜人像 商 江西省博物馆 藏

沟通天地的神人。双面铜人像,头部中空扁形,两面相同对称。眼窝深陷,眼球圆突,大鼻头,嘴巴大张,露出整齐的大牙,两侧尖牙上翘。整体看面容非常诡异,但研究表示,这可能是能通行于人神之间的神人!

备注:文物信息及最终展出时间以展览实际为准,请关注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详细信息可扫描

图片中二维码查看

↓↓↓

观展信息

展览时间:5月19日至10月12日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1、2号展厅

门票:观众可通过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购票。

讲解服务:展厅门口可租语音导览器

公共交通

如果您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看展,将有多条线路供您选择——

1.乘坐317路、通游专线23路、通游专线7路、通游专线1路、通游专线2路、三大文化设施摆渡线,“上码头路”公交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大运河博物馆。

如果您是坐地铁前来看展,也可选择地铁+公交的模式——

2. 地铁+公交模式:乘坐7号线在“万盛东站”换乘通游专线23路,乘坐1号线在“土桥站”换乘通游专线23路,乘坐6号线在“北运河西站”换乘317路。

游船

和往年不同,今年还能坐船来看展——

从5月19日起,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新增二号码头至三大文化设施码头日航线路(双向对开),下船后步行约25分钟即可到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自驾

如果您是自驾前来观展——

1.自驾导航至北京大运河博物馆E区出入口,进停车场后在B2层的E区(162个车位)停车,或者进停车场后在B2层的F区(269个车位)停车,乘电梯到达地面,步行时间约3分钟,收费标准为8元/小时。

2.导航定位北京城市图书馆B区出入口、D区出入口,相关停车区域包括了B2层B区(157个车位)、C区(199个车位)以及D区(258个车位),乘电梯到达地面,步行时间约4分钟,收费标准为8元/小时。

3.也可选择三大文化设施A区(313个车位)、H区(204个车位)停车场,乘电梯到达地面,步行时间约6分钟,收费标准为8元/小时。

以上停车场

距离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最近

4.还可以选择停在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停车场(步行时间约7分钟,130个车位,6元/小时)、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步行时间约8分钟,1045个车位,4元/小时,封顶20元/天)、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7停车场(步行时间约15分钟,299个车位,4元/小时,封顶20元/天)。

内容来自首都之窗、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

编辑 徐清

来源:通州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