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伴低病毒血症(LLV)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近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金林教授团队在AASLD 2024摘要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伴LLV的不可切除肝癌(uHCC)患者接受ICIs治疗后的客观缓解
第75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 2024)于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至18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肝霖君与您一起分享相关的重要内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伴低病毒血症(LLV)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近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金林教授团队在AASLD 2024摘要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伴LLV的不可切除肝癌(uHCC)患者接受ICIs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期(OS)都显著更低,提示LLV将严重影响ICIs的抗肿瘤疗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HBsAg阳性且在ICIs治疗前接受过核苷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uHCC患者。LLV的定义是在NAs抗病毒治疗48周后持续或间歇性可检测到HBV DNA且HBV DNA
研究结果
共分析了329例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性占92.4%(304例)。根据患者NAs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将患者分为LLV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组(MVR组)。研究发现:
LLV组的客观缓解率(ORR)(21.2% vs. 36.5%, P = 0.002)和疾病控制率(DCR)(78.8% vs. 92.5%, P 均显著低于MVR组。LLV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7.6 vs. 12.6个月, P 和中位总生存期(mOS)(22.8 vs. 40.0个月, P 均显著低于MVR组。持续性LLV患者的mPFS(7.1 vs. 7.7个月, P = 0.049)和mOS(15.7 vs. 25.5个月, P = 0.003)显著低于间歇性LLV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确定124对匹配的患者,这些患者基线时的性别、年龄、BCLC分期、肝硬化和Child-Pugh分级相当。经PSM验证,相关结论一致。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肿瘤缓解情况
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既往治疗史、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基线HBV DNA水平和局部治疗方案后,表明LLV是uHCC患者OS的独立负相关因素(HR: 0.522, 95% CI: 0.348 - 0.781; P = 0.002)。
研究结论
接受ICIs治疗的HBV相关uHCC患者伴有LLV将严重影响抗肿瘤疗效。
肝霖君有话说:
ICIs已经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成功,然而仍有大量晚期肝癌患者对ICIs的疗效欠佳甚至无效,本研究发现,HBV相关uHCC患者伴有LLV可能是影响ICIs疗效的重要因素,经ICIs治疗后,伴LLV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仅为持续病毒应答者的一半左右,表明这类患者在接受ICIs治疗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控制乙肝病毒。
近年来也有较多文献报道(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ICIs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新策略,因为PEG IFNα可通过糖代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应答,克服ICIs耐药(相关链接),还可以恢复甚至增强CD8+T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相关链接),提示两者结合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对于PEG IFNα联合ICIs治疗肝癌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有望改善患者的远期结局。
参考文献:
Chen J, Li R, Lin Z, et al. Impact of low level viremia on the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ASLD2024, Abstract (1861).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