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继续下去,我国的社会将有很大的问题,诚实的人将无路可走

摘要:最近,一位985高校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学习,诚实做人,就一定能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

最近,一位985高校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学习,诚实做人,就一定能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

但现实却让我意识到,诚信似乎正在成为一种代价,而不是优势。"

这位学生的困惑源于他在求职过程中的亲身经历。

在面试时,他如实填写了自己的实习经历和项目经验。

然而,当他看到同届其他同学的简历时,却发现有人把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写成了一年,有人把参与的小项目吹成了负责整个团队,甚至还有人直接伪造知名企业的实习证明。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包装"过的简历往往能获得更多面试机会,有些同学已经拿到了知名企业的offer。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刷屏的一个新闻:某高校的学生因为在简历中如实填写家庭背景,结果被HR直接pass掉。

HR在私下交流时说:"现在的应聘者都会适当美化自己,太实在反而显得不够聪明。"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根据《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显示,我们的社会诚信度正在逐渐下降,这种趋势正在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

当诚实守信的代价越来越高,当"会包装"成为一种必备技能,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那些选择诚实的人,是不是注定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那些坚持诚信的人,是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被他人抢走?

如果连年轻人都开始质疑诚信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让我们跳出个人的视角,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严峻考验。

当诚信变成一种奢侈品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政府正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

比如,多达数百名严重失信人被限制乘坐火车和民用航空器,他们的名字都被公示在"信用中国网站"上。

表面上看,这是在维护社会诚信,但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被惩戒的对象,往往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容易被发现的失信行为。

而现实生活中,那些更隐蔽的、更具迷惑性的失信行为却很难被发现和惩罚。

比如,一个求职者美化自己的简历,一个商家在网上刷单冒充好评,这些行为虽然本质上都是失信,却因为难以界定和取证而很少受到惩罚。

这就像是在打地鼠游戏,我们只能打到冒出来的地鼠,而更多的地鼠却在地下悄悄活动。

这种选择性的惩戒,反而可能强化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只要做得够隐蔽,失信就是可以接受的。

让我们看看那些坚持诚信的人的故事。

90岁的"诚信奶奶"用了十年时间还清2077万债务,江苏沭阳一位妻子在丈夫意外去世后主动联系法院要求代偿债务。

这些故事被广泛传播,被称赞为"道德楷模"。

但是,细想一下,为什么普通人做到诚实守信,反而会被当作新闻来报道?

这恰恰说明,诚信正在从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变成了一种稀缺的"奢侈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显示,这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高校。

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决策制度不完善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当教育系统都开始出现诚信危机,我们又该如何期待下一代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人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竞争压力太大,不得不如此。

但我们必须明白,当我们开始为失信找借口的时候,就等于在为整个社会埋下定时炸弹。

因为诚信就像是社会的基石,一旦动摇,整个社会大厦都会摇摇欲坠。

当诚信变成了一种成本,当失信成为了一种"聪明"的选择,我们的社会就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因为没有诚信,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社会运行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每个人。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诚信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

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就像一个没有免疫系统的人,看似强壮,实则脆弱。" 重建诚信,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站在2024年的今天,回望过去,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诚信正在变得越来越"贵"。

但是,如果我们因此放弃诚信,那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有人会说,在一个不那么诚信的环境里坚持诚信,不是吃亏吗?

但请记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宁可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也不要去做不公平的事。"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因为当我们选择失信的那一刻,我们不仅是在伤害他人,更是在伤害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而这种伤害终将反噬自身。

诚信的重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

根据《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显示,很多高校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上都存在漏洞。

这提醒我们,除了知识的传授,我们更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强化诚信意识的培养。

当一个学生为了一份简历而选择撒谎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他的道德败坏,而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给了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

我们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现有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虽然立意良好,但往往只能触及表层的、显性的失信行为。

我们需要建立更全面、更精准的信用评价体系,让每一个诚信的选择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每一个失信的行为都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识诚信的价值。

诚信不应该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持。

正如古人所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诚信反而显得愈发珍贵。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某知名企业在招聘时,特意设置了一个"诚信陷阱"。

他们在应聘者的简历中发现一些明显夸大的信息后,并没有直接拆穿,而是在面试中给予更多的机会。

然而,当应聘者仍然坚持这些虚假信息时,即使他们的能力出众,最终也没能获得这个工作机会。

这个企业的HR说:"我们宁可要一个能力普通但诚实的人,也不要一个能力出众但不诚实的人。

因为能力可以培养,但诚信是一个人的底线。"

诚信,永远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品。

它是每个人的必需品,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文明发展的保证。

当下的社会,也许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公和矛盾,但这恰恰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守诚信的底线。

因为只有每个人都选择诚信,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互信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来源:比特韵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