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菌这味药就像肾病的消防员,它总能在尿蛋白失控时及时‘灭火’。我是肾内科李同侠医生,天天和蛋白尿、肌酐较劲的老中医。今天要说的竹菌,老百姓叫它竹苓、竹花,古籍《滇南本草》记载它"生于枯竹根节,色白微苦,入肾经利尿"。这宝贝专挑潮湿的竹林底下长,采回来掰开像雪花
竹菌这味药就像肾病的消防员,它总能在尿蛋白失控时及时‘灭火’。我是肾内科李同侠医生,天天和蛋白尿、肌酐较劲的老中医。今天要说的竹菌,老百姓叫它竹苓、竹花,古籍《滇南本草》记载它"生于枯竹根节,色白微苦,入肾经利尿"。这宝贝专挑潮湿的竹林底下长,采回来掰开像雪花似的带着清香味。
竹菌可不简单,它既能像西药一样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又能发挥中医"利湿泄浊"的本事。现代药理发现它的多糖成分能修复肾小球基底膜[1]。
图片来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临床上我常用它治反复发作的蛋白尿,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出现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多的患者。
我接诊的刘女士就是典型案例,52岁的会计,2023年3月12日初诊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3.8g,血肌酐156μmol/L,西医诊断是糖尿病肾病Ⅳ期,吃缬沙坦半年效果不理想。
看她舌苔白腻、脉沉滑,典型的脾肾阳虚夹湿瘀证。
我开了经验方:竹菌打头阵,配黄芪、炒白术固护脾气,金樱子收涩蛋白,丹参活血通络,加上玉米须等增强利湿效果。
注意:因每个人的病因病机体质不同,中西药治疗须由执业医师辨证施治并开具处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药服用,以免贻误病情或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复诊时尿蛋白降到2.1g,去玉米须加芡实加强固肾。坚持治疗5个月后,最近复查尿蛋白只剩0.3g,血肌酐回落到89μmol/L,夜尿次数从4-5次减到1次,连糖化血红蛋白都从8.6%降到6.9%。这组方妙在竹菌和黄芪就像搭档,一个负责"疏通下水道",一个负责"加固堤坝"。
不过竹菌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得配生姜中和,孕妇更要慎用。服药期间要定期查肾功能,我常叮嘱患者:"看见尿泡沫变少别急着减药,得巩固两个月。"最近《中药药理与临床》新研究还发现,竹菌和ACEI类西药联用能减少干咳副作用。
参考文献:
[1]Chen, L. M. (2024). Polysaccharides from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m attenuate diabetic nephropath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325, 117863.
【原创声明】本医学科普系本人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成果,未侵犯第三方权益,如引用古籍及现代研究文献均已规范标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本账号发表任何方剂经方均只作为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不承担任何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来源:肾病内分泌科李同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