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上午,拱墅区“小幼衔接器械体操进校园专题研修”活动在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举行。活动通过教学展示、专家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聚焦“以体育人”理念,探索小幼衔接新路径。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平;拱墅区综合教育科科长毛怡平;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
5月14日上午,拱墅区“小幼衔接器械体操进校园专题研修”活动在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举行。活动通过教学展示、专家研讨、圆桌对话等形式,聚焦“以体育人”理念,探索小幼衔接新路径。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平;拱墅区综合教育科科长毛怡平;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俞春晓;淳安县体育教研员方乃新;拱墅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赵一峰;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员周飞;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刚;竞技体操国家级运动健将、浙江省幼儿体育协会理事庄灼参与本次活动,共同见证运动赋能儿童成长的创新实践。
活力开幕,童趣飞扬
器械跃动,是孩子们用身体触摸世界的语言;小幼衔接,是教育者以爱与专业搭建的成长阶梯。 本次研修活动在孩子们精彩动感的啦啦操表演中拉开帷幕,东新幼的啦啦操小精灵们用充满活力的舞姿点燃了现场气氛。
领导致辞,指引方向
活动开始,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平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体育锻炼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他希望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深度合作,以器械体操为载体,让孩子们玩出名堂,收获健康。围绕科学衔接,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研促教”,设计有梯度的器械体操课程,让衔接有深度;二是“以点带面”,推广试点经验,形成“一校一园一举措”的区域特色,让衔接有广度;三是“以爱育人”,关注儿童个性化需求,让器械跃动身体的同时绽放童真梦想。
拱墅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赵一峰:
赵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幼小衔接活动的意义,表示幼儿园器械体操的活动形式为孩子未来小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他认为器械体操与幼小衔接的结合是一个立足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应坚持培育“眼里有光,身上有汗,四肢有力”的学生;做好小幼衔接是努力打造区域体育特色的关键一步,应努力实现一区多特的区域体育新样态;体育锻炼是学生成长的刚需,应响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体操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他倡导通过“创新实践”、“师资保障,双向赋能”、“家校协同、破除壁垒”三个方面逐步帮助学校进一步落地科学有意义的小幼衔接。
随后,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园长周蕾以《双向衔接·健康赋能》为题,分享了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衔接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周园长从理念赋能、场域联动、教研协同三个维度,关注幼儿个体,解密了如何通过运动为孩子的成长搭建自然过渡的桥梁。
东新实验幼托园秉承"快乐运动,终身健康"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七彩健康特色课程"体系,涵盖混龄体育活动、亲子健康活动、野趣运动等七大板块。通过每日两小时户外活动、每周两次混龄大循环运动,将运动融入一日生活,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与体能素质,真正实现"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园与相邻的胜蓝实验小学深度合作,利用小学操场双杠区、单杠等器械,创设了充满挑战的"海盗船乐园"。通过分解小学器械体操动作,设计游戏化路线,帮助大班幼儿提升上肢与腰腹力量,同时让小班、中班孩子提前熟悉器械,为小学阶段的运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体育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针对一年级学生体能薄弱环节(如腰腹力量、握笔耐力),设计针对性运动游戏。邀请"爸爸军团"小学体育教师进园指导,开展跑酷、跳马安全课等活动,既提升幼儿体能,又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实现从"单向靠拢"到"双向奔赴"的科学衔接。
胜蓝实验小学校长陈群云介绍了学校以体育为核心推进小幼衔接,构建“三维阶梯课程”的实践分享,她表示,“幼儿园有的特色项目,我们小学不仅要衔接好,更要发扬好。”
户外观摩,运动赋能
现场,周园长带着老师们走进孩子们的“快乐动动动”活动现场,观摩了6个运动场域。运动现场,孩子们尽情在游戏场地挥洒汗水,尽兴地在自主运动中展示了翻滚、跳箱、单双杠等运动能力。一个个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运动场域,让孩子们在每一次运动中都有不一样的游戏新体验,在快乐运动中逐步跨进小学的大门,一步步奔向下一趟快乐新旅程。孩子们在器械运动中展现出的体能、意志和协作能力,也赢得了现场老师的阵阵掌声。原来小幼衔接的方式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多彩生命”的课程理念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慢慢变得具象化,点亮了东新幼孩子们的多彩童年。
东新实验幼托园大班健康课《翻滚吧》与胜蓝实验小学三年级单杠课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方式,让现场老师们对小幼衔接“以体育人”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小朋友们以游戏形式练习前滚翻,小学生则在保护下完成悬垂摆腿,两堂课既凸显学段特点,又体现动作发展的连续性。
围炉对话,智慧碰撞
小幼衔接之路因对话而开阔,因碰撞而丰盈。圆桌对话环节,校园长、教研员与教师代表围绕“课程共建”“师资培训”等话题展开热议,在思想的交融中探寻科学衔接的实践密码。
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王敏杰:王老师结合大班健康活动《翻滚吧》活动设计提出了三个原则。首先是适宜性原则,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设置应适合大班幼儿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其次是适切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筛选适切的活动材料;最后是适当性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只起到观察和支持的作用,适当介入支持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胜蓝实验小学余建康:余老师指出在小幼衔接的角度,设置单杠"跳上成支撑翻身上"课程旨在培养儿童基础运动能力和心理适应性。该动作锻炼上肢力量、核心稳定性及身体协调性,为小学体育课中的器械项目(如单杠、跳箱)奠定体能基础;同时通过克服高度恐惧、完成连贯动作,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力,帮助其适应小学更具挑战性的体育学习要求,实现从游戏化活动向结构化技能训练的平稳过渡。
长寿桥小学岳帅校区教研组长、浙江省教学能力一等奖获得者应鲁凤:应老师通过三方面肯定了两个教学活动的价值,一是教师适当的引导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二是小组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合作意识;三是器械体操的衔接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胜蓝实验小学副校长傅莲:傅校分别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围绕器械体操动作技能进行阐释。她指出幼儿园时期的幼儿主要建立对运动的兴趣培养和安全感建立,更注重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发展,为小学单双杠的体操动作学习提供生理心理的准备。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基础运动逐步向专项运动发生转变,更应注重力量的提高、动作协调性、控制力和准确力的发展。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证明器械体操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并期待有更多学校能弘扬体操力量,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省幼儿体育协会理事庄灼:庄老师对孩子们运动现场的表现及体操普适性传播的形式表示惊喜。她表示体操的本质是玩身体,是一项促进身体感知觉发展的运动。强调要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激活孩子的身体,让孩子自然地去器械上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同时强调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本次活动的平台,在小幼衔接路径和模式纵向进行梳理。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刚:张书记首先肯定了本次小幼衔接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小幼物理衔接到幼小深度融合产生化学衔接的方式表示惊喜。他强调要培养“眼里有光、身上有汗、四肢有力”的孩子。总结提出要从三方面实现幼小一体器械体操走进小学的实践。一是以课题引领、多维推动、成果理念,推进幼校衔接器械体操进校园;二是以全员进阶、游戏技能,分层推动幼小品质进校园;三是以榜样接力、团队研修、校舍联动推动幼小衔接一体化。期待面向未来,让体育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更美好,让体育在孩子的生活中更有用。
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俞春晓:最后,俞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对本次幼小衔接聚焦器械体操的形式表示高度的肯定与认同。她指出器械体操向内求的特质,强调孩子通过器械体操对自己的身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表示要相信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已有能力,鼓励小学老师向下主动联动,幼儿园向上联动的方式,继续探索小幼衔接更科学的发展路径。同时,俞老师指出“所有的教育都要回到‘育人’”,期待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当下举措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基意义,共同助力孩子的完整发展。
通过对话碰撞发现,老师们一致认为,衔接的核心在于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实现自然生长而非拔苗助长。相信通过本次围炉对话,能在老师们心中碰撞出关于“小幼衔接”不一样的体会和火花,也希望老师们带着这些新火苗走进自己的教学现场,继续寻求更科学更有趣又有意义的小幼衔接新路径。
专业总结,展望未来
拱墅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赵一峰点评称:“衔接的关键在于尊重成长规律,幼儿园培养兴趣,小学夯实技能,二者缺一不可。”他认为器械体操与幼小衔接的结合是一个立足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应坚持培育“眼里有光,身上有汗,四肢有力”的学生;做好小幼衔接是努力打造区域体育特色的关键一步,应努力实现一区多特的区域体育新样态;体育锻炼是学生成长的刚需,应响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体操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他倡导通过“创新实践”、“师资保障,双向赋能”、“家校协同、破除壁垒”三个方面逐步帮助学校进一步落地科学有意义的小幼衔接。
活动最后,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刚和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俞春晓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张校首先肯定了本次小幼衔接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小幼物理衔接到幼小深度融合产生化学衔接的方式表示惊喜。他强调要培养“眼里有光、身上有汗、四肢有力”的孩子。总结提出要从三方面实现幼小一体器械体操走进小学的实践。一是以课题引领、多维推动、成果理念,推进幼校衔接器械体操进校园;二是以全员进阶、游戏技能,分层推动幼小品质进校园;三是以榜样接力、团队研修、校舍联动推动幼小衔接一体化。期待面向未来,让体育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更美好,让体育在孩子的生活中更有用。
俞老师对本次小幼衔接聚焦器械体操的形式表示高度的肯定与认同。她指出器械体操向内求的特质,强调孩子通过器械体操对自己的身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表示要相信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已有能力,鼓励小学老师向下主动联动,幼儿园向上联动的方式,继续探索小幼衔接更科学的发展路径。同时,俞老师指出“所有的教育都要回到‘育人’”,期待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当下举措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基意义,共同助力孩子的完整发展。
本次研修活动不仅展示了拱墅区在小幼衔接领域的创新实践,更通过专家引领、现场观摩与互动对话,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器械体操作为小幼衔接的重要载体,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与团队精神,也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王赛华
来源: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
来源:漫行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