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我来说,对我们铁道兵的电影放映兵来说,青春就是电影放映机放射出去的五光十色光束,这光束是射向敌人心脏的光射弹,同时照亮着英雄模范人物的功勋;在援越抗美、襄渝铁路建设的艰苦岁月里,青春是勇敢、力量、坚强、爱心和奉献所放射出的耀眼光芒!
w-329# 作者:陈先龙 铁道兵战友网 2025-05-19
青春是什么?青春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各有各的理解和表述。
对我来说,对我们铁道兵的电影放映兵来说,青春就是电影放映机放射出去的五光十色光束,这光束是射向敌人心脏的光射弹,同时照亮着英雄模范人物的功勋;在援越抗美、襄渝铁路建设的艰苦岁月里,青春是勇敢、力量、坚强、爱心和奉献所放射出的耀眼光芒!
半个多世纪前的故事已经成了历史。
重读《中原筑路》的书籍, 一篇沉睡的通讯给我出了难题。
《银幕上下鱼水情》情景, 我却忘得一干二净 , 人到暮年记忆减退,那也是自然规律。
五十多年光阴已经逝去, 被遗忘的青春记忆, 需要强迫自己回忆!
和谁并肩战斗在一起?我苦思冥想, 怎么也想不起来所以?
为何不在电影组群里,让战友们共同来回忆?于是乎,想到了微信、想到了互动!
随即,我在铁二团电影组群里,发了一则“寻人启事”,如实地这样写道:
“电影组群的战友,尤其是1974年前进入电影组的战友:
你们在回答问题前,请翻阅由姚尚明主编的《中原筑路》第377页,题为《银幕上下鱼水情》一文。
此文于1974年元月27日,由铁二团宣传股报道组高步林撰写并发表在《陕西日报》上,后由姚尚明主编选入登载在《中原筑路》著作中。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我的名字,还有电影组另外两个名字没有被提到。由于间隔时间太久,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完全不记得了。
现在我要说的是,报道中叙述的给当地老百姓放映电影,另外是哪两位战友?请大家回忆一下,提供给我,我将万分感激!”
顿时,电影组群里热闹起来了!
1978年入伍的向明战友首先说:“有认识1974年前入电影组战友的可邀请入群,以便更多信息交流”
接着,吴文杰、刘风华、朱国清、廖学明、杨顺卿等战友,积极参加了讨论和会议,并先后发表了各自的想法。
在大家回忆的基础上,鉴于高步林撰写事件的时间,我又把回忆的范围缩小了。
我说:报道文章开头说的是“去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即1973年夏季),也就是说,铁二团机关是1973年8月以后搬迁到陕西白河县城的;给老百姓放电影,应该是在陕西旬阳县内。有了这个思路,大家豁然开朗!
接着,吴文杰战友突然想起来了,很准确地说出是陈先龙、周永生、吴文杰一同去给旬阳县棕溪区政府和乡亲们放电影,也就是离开旬阳县红号村的团部,即将转战到白河县城的最后一场电影放映。
那时,1973年入伍并调入电影组的廖学明、刘风华、朱国清、陈少先、闵春来5名战友,还有担负教员任务的杨顺卿战友,正在湖北省丹江口的师部电影放映员训练班培训学习。
根据吴文杰战友的回忆和分析,符合当时的情况,慰问放映要放映幻灯,就会有吴文杰刻写幻灯片;带有发电机,那肯定有周永生,周永生战友发电机技术过硬,如出现故障,修理起来会得心应手。
电影组在旬阳还有王贵泽、陈运伟战友,他们和学兵正在工地,负责广播宣传车的播音工作。没错,已经很明确了,另外两位战友就是周永生和吴文杰。
如果高步林战友要这样描述,那就非常完美了:
1973年夏季的一个傍晚, 阴云满天,山风呼啸,在汉江边悬崖峭壁的小道上, 有三个解放军战士,身背电影放映机, 正在艰难地行进。 他们就是铁二团巡回放映组的陈先龙、周永生、吴文杰, 专门去为关口公社 关平九队的乡亲们 放映电影。
九队地处汉江沿岸,山高路险,居住分散,群众要下山看一场电影很不容易。放映组的同志想乡亲们之所想,急乡亲们之所急,他们翻山越岭,专程为这里的群众放映革命现代戏彩色电影《沙家浜》。
从江边到山顶,是70多度陡壁,曲曲折折,全是羊肠小道。 放映组的同志,顽强地向山上爬去,不一会就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每人的衣服全贴在身上,简直像从河里趟过来一样。快到山顶,道路更加险陡,他们用了很大力气,400多斤的发电机,还是抬不上去。正在这时,几个社员闻讯赶来了,军民拧成一股劲,终于把沉重的发电机抬了上去。 经过公社门口,公社负责人见他们很累,一再劝他们就在附近放映,派人去叫九队社员来看。放映组的同志心想,九队的群众都分散,在这山峡两边,要他们跑来跑去,既不方便又影响明天生产,就坚持到地点适中的关口小学去放映。这时,忽然下起雨来,天黑路滑,怎么办?陈先龙组长对同志们说:“我们宁愿多吃一些苦,也要让社员们看好电影”,于是,大家鼓起勇气,冒着大雨,又向山谷冲去。
赶到关口小学,已经九点多钟,雨也渐渐下小了,放映组的同志一边派人上山叫群众,一边打开唱机播放音乐。社员们听到子弟兵冒雨来放电影的消息,无比激动,他们擎着雨伞,戴着斗笠,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跑到放映地。
灯光通明耀眼,剧情热烈紧张,社员们聚精会神看着电影。当演到郭建光和沙奶奶对唱“军民鱼水情”那段情景时,社员们激动万分,他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站在放映机下的解放军同志,沉浸在“军爱民,民拥军”的欢乐气氛中!
一篇过去的故事,牵引出微信互动的话题。灵魂相通的人,往往能够产生共鸣!向明真挚的心语,感染着战友的心灵!
他说: “今天群里好热闹,陈组长一条信息,像穿越时空般把战友们带回部队生活工作的回忆中,回忆往事是一种快乐。陈组长说常和黄组长在广播室吃饭,立即勾起我1979年1月到白河团部留守处广播室,也是和廖学明兄长同住广播室一起吃饭的情景,记忆犹新,快乐常存……
平时冷清的电影组“藏龙卧虎”“各有特色”具一技之长,有特赋异能。电影组建制人少,常年十人左右,更新又慢,几年更新一轮,战友少,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情缘!
从微信群看,连队战友上百人,随意一项话题,立即就红红火火,一呼百应。真是群情激昂,义薄云天,对于奔七赴八的老战友们,建议大家以此平台畅所欲言防衰老,心心相印结深情!把这个精神寄托场所烘染成快乐开心愉悦胜境。
微信群就是一部思想、知识、见闻、友谊的“百科全书”,向你学习,向他学习,向所有才华横溢的战友们学习!”
纵观微信群里短暂的互动交流,战友们的热情像一团火,点燃了我沸腾的热血,使留存的青春记忆永不熄灭!虽然我们已经渐渐老去,但我们还有一颗青春的心,那我们的生活依然能够如阳光灿烂!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铁二团电影组所有战友!
2025年4月30日于广州
来源:老铁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