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实验只用雄鼠很危险!别说顶刊,盲审都可能过不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9 17:12 3

摘要:动物实验中需要「性别平等」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出台政策,要求生物医学研究平衡使用雄性和雌性动物模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

动物实验中需要「性别平等」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出台政策,要求生物医学研究平衡使用雄性和雌性动物模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

一直以来,研究者往往倾向于将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而雌性小鼠的发情周期被视作难以把控的复杂变量,会干扰实验的标准化,因此「仅选用雄性小鼠」似乎成了简化研究的「捷径」。然而,生物性别差异远不止性激素周期,仅聚焦单一性别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偏倚,尤其在新药研发中,可能引发女性用药剂量不足、疗效不佳,甚至副作用等问题。

Nature等顶级科学期刊已开始倡导研究者在论文中明确讨论性别和性别差异,特别是涉及哺乳动物实验时。

为了让大家客观全面认识小鼠性别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丁香园联合杰克森实验室将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开展主题为《雌雄有别:临床前研究中小鼠性别因素的科学考量》的线上直播,从科学依据到伦理考量,从研究影响到动物福利,用案例助你更好完成科学研究。报名参与直播还有机会抽取键盘、保温杯、帆布袋、京东卡等精美礼品

直播亮点抢先看

不同研究中小鼠性别选择的科学依据

在科研江湖里,小鼠一直是「幕后英雄」,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选择实验小鼠时,研究者也不自觉带有「性别偏见」!过去,雄性小鼠一直是实验界的「宠儿」,因为它们没有雌性小鼠那些「复杂」的发情周期。然而,雌性小鼠在生理、代谢、免疫反应上和雄性小鼠有太多不一样。这些差异在研究疾病和开发新药时,可能藏着关键线索!

性别偏见可能造成的科学影响

想象一下,如果只用一种性别的小鼠做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完整!性别偏见在临床前研究里是个大坑,很多研究者不小心就掉进去了。比如,新药研发时,如果只用雄性小鼠做实验,最后开发出来的药可能对女性患者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会用超有趣的案例,带你看看性别偏见到底有多「坑」,让你秒懂为啥性别平衡在研究里超重要!

重视动物福利 3R 原则

科研圈有个「动物福利宝典」,那就是「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简单来说,就是能不用动物就不用,非用不可就少用点,用的时候尽量让动物过得舒服点。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研界的良心指南」?其实,这不仅是对动物的关爱,也是科学进步的需要。我们带你深入了解「3R」原则,看看它是怎么在实验动物的世界里「保驾护航」的!

性别偏见在动物福利层面的影响

性别偏见不仅会搞砸科学研究,还会让实验动物「受委屈」。因为大家更喜欢用雄性小鼠,雌性小鼠就被「冷落」了,甚至还会出现雌性小鼠被过度生产的「悲剧」。这不仅浪费资源,还违背「3R」原则。这次直播我们就带你看看性别偏见是怎么影响动物福利的,并教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拯救」这些小家伙!

本次直播从科学依据到伦理考量,从研究影响到动物福利,用满满的干货和好玩的故事,让你秒懂这个重要议题!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内容策划:王丹琦

内容审核:周育红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科学小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