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种植历史可追溯至隋朝,历经千年时光淬炼,在明清时期迎来鼎盛,留下“曹州牡丹甲海内”的美誉。这片土地上,牡丹早已融入百姓生活肌理。明朝万历年间,曹州人家家户户栽种牡丹,以花为业、以花传情 。时至今日,菏泽稳坐国内最大牡丹培育基地的宝座,凭借深厚
菏泽牡丹与洛阳牡丹:花开并蒂,各绽风华
菏泽与洛阳,两座镌刻着牡丹印记的城市,恰似牡丹花瓣的阴阳两面,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共同绘就了中华牡丹文化的瑰丽长卷。
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种植历史可追溯至隋朝,历经千年时光淬炼,在明清时期迎来鼎盛,留下“曹州牡丹甲海内”的美誉。这片土地上,牡丹早已融入百姓生活肌理。明朝万历年间,曹州人家家户户栽种牡丹,以花为业、以花传情 。时至今日,菏泽稳坐国内最大牡丹培育基地的宝座,凭借深厚的种植底蕴与现代科技结合,不仅承担着国内牡丹品种培育的重任,更是中国牡丹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牡丹种苗、鲜切花出口领域成绩斐然,用一株株娇艳牡丹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为牡丹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洛阳与牡丹的缘分同样始于隋朝,却在盛唐时期迎来绽放。彼时,牡丹栽种风靡宫廷,成为盛世繁华的象征。至宋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华章将洛阳牡丹推向巅峰,一句“洛阳牡丹甲天下”让其声名远扬。历经千年沉淀,牡丹早已超越花卉本身,成为洛阳最鲜明的文化符号。龙门石窟的佛龛旁、洛河之畔的亭台楼阁间,牡丹元素无处不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城花海如潮,赏花、画牡丹、唱牡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洛阳牡丹文化深入人心,从诗词歌赋到民间工艺,从节庆民俗到城市精神,洛阳将牡丹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牡丹文化传播的璀璨灯塔。
2012年,中国花卉协会分别授予菏泽“牡丹之都”、洛阳“牡丹花都”称号,这不仅是对两地牡丹成就的认可,更暗含着两者的互补共生。菏泽重产业,以科技赋能牡丹培育,用庞大的种植规模和成熟的产业链,让牡丹“花开全球”;洛阳重文化,借千年底蕴和人文情怀,将牡丹融入城市灵魂,让牡丹文化“香飘四海” 。一个深耕牡丹产业根基,一个厚植牡丹文化沃土,菏泽与洛阳,恰似牡丹文化发展的双翼,共同托举起中华牡丹文化的灿烂明天。
来源:大城乡村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