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说的这所高中,并非之前聊的《烟台一所高标准高中呼之欲出》《烟台中小学教育发展最快的片区》中提到的高中,而是另有其校。
今天说的这所高中,并非之前聊的《烟台一所高标准高中呼之欲出》《烟台中小学教育发展最快的片区》中提到的高中,而是另有其校。
一
4月22日,在烟台广播电视台《民生热线》节目中,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宣:莱山区将新增一所高标准高中。
这所学校的建设不仅将填补区域高中学位缺口,更标志着莱山区教育版图迎来历史性升级。
根据规划,这所新高中位于凤凰大街以南、山海路以东、双河西路以北、虎山东路以西,占地约165亩(11.24公顷)。
从区位看,学校地处莱山核心发展区,毗邻山海路等多条主干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无论是从黄海明珠商圈、莱山行政中心,还是从高铁新区方向前往,均能快速抵达,堪称"黄金教育地段"。
二
三大核心亮点抢先看:
1.规模超前
规划75个班级,容纳3750名学生,总建筑面积达8.8万㎡(含1万㎡地下空间),最大单体建筑近9000㎡,硬件设施对标现代化教育标准。
2.投资力度空前
项目总投资约7.8亿元,政府将其列入莱山区重点建设计划,土地征迁、方案设计、审批流程全面提速。
3.功能升级
除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标配外,地下空间的开发或将为未来智慧校园、特色课程预留空间,引发市民对"未来学校"的无限遐想。
目前,地块征迁工作已全面启动,土地平整与设计方案同步推进。
按照莱山区"2025-2028年新建一所高中"的分步计划,项目有望在3年内建成投用。对于周边社区而言,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重大补充,更可能带动区域价值跃升!
三
截至2023年底,莱山区仅有1所公立高中(莱山一中)、2所民办学校、2所中职学校。
随着人口持续导入(2023年莱山区常住人口超40万),高中学位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莱山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24-2035年)》显示,未来十年,全区将启动建校"加速度":
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超10所,普惠性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
义务教育:新建23所小学、8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彻底消除"大班额";
高中教育:4所高中错位发展,打造学术型、技能型、国际化多元体系。
关键时间节点:
2024-2025年:完成新高中征迁及方案审批,启动第二实验幼儿园扩建;
2026-2030年:建成5所小学、2所初中,基本实现"15分钟就学圈";
2035年:形成"东西均衡、南北贯通、优质均衡"的全龄段教育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特别强调"超前预留教育用地",在热门板块如高铁新区、解甲庄片区均划出战略留白区,为未来人口增长预留弹性空间。这种"规划走在建设前"的思维,正是破解"学校追着楼盘跑"困局的关键。
四
教育资源的密集投入,折射出莱山区发展逻辑的深刻转变—从"产业兴城"到"人文兴城"。
人才争夺战,随着烟台市"12335"中心城区建设推进,莱山作为城市新中心,亟需以优质教育吸引高端人才安居。
人口结构变化,二孩政策效应显现,未来5-10年将迎来高中入学高峰,教育必须超前布局。
城市能级提升,对标青岛、济南等城市,教育配套已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一组数据看趋势:
2023年莱山区新增常住人口1.2万人,近60%为30-45岁中青年家庭;
区域商品住房成交中,75%购房者将"教育资源"列为首要考虑因素;
近三年莱山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2%,高于GDP增速。
可以预见,随着新高中及规划学校的落地,莱山将从"教育洼地"向"教育高地"蜕变,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烟台城市新中心的地位。
五
教育资源的重新洗牌可能引发三大效应:
房价梯度重构,传统"老破小"学区房优势减弱,新兴教育板块价值凸显;
人口流动转向,南部片区吸引力增强,疏解中心城区就学压力;
教育公平提升,多校划片、资源共享等政策有望加速推进。
教育的温度,城市的未来。
从一所新高中的落地,到2035年的教育蓝图,莱山区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书写着城市与人的共生之道。
当孩子们不必清晨六点赶公交上学,当家长不再为学位焦虑失眠,当每一所校园都成为点亮未来的灯塔——这才是城市发展最动人的风景。
未来已来,莱山教育的春天,正在奏响希望的乐章!
来源:进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