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凹凸」将于2025年5月22日至5月25日,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凹凸
龙吟雅风 展位 A14
贵宾预览 | VIP Preview
2025年5月22日(周四) 13:00-19:00
2025年5月23日(周五) 11:00-18:00
公众开放 | Public Day
2025年5月24日 (周六) 11:00-18:00
2025年5月25日 (周日) 11:00-18:00
全国农业展览馆 11号馆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凹凸」将于2025年5月22日至5月25日,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本次艺博会以“凹凸”(CONCAVE - CONVEX)为主题,延续对当代艺术价值纵深性和差异性的探索。龙吟雅风艺术空间将呈
现张永胜、崔万田、唐华伟、岳雷、卢云、刘忆梦、杨帅7位艺术家的作品。
BEIJING DANGDAI ART FAIR
CONCAVE-CONVEX
张永胜
ZHANG YONGSHENG
01 作品欣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光与色系列32·道之初之一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12-2015
光与色系列70·道之初之二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13-2025
光与色系列385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25
光与色系列384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25
光与色系列573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24
光与色系列575
布面丙烯
100cm×100cm
2025
光与色306
纤维板、丙烯
50cm×55cm
2018
光与色442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23
光与色系列126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16-2018
光与色系列196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14
光与色系列387·道之初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16-2018
光与色系列502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19
光与色系列287
纤维板、丙烯
30cm×30cm
2018
光与色系列290
纤维板、丙烯
25cm×25cm
2018
光与色系列319
纤维板、丙烯
30cm×30cm
2018
光与色系列284
纤维板、丙烯
30cm×30cm
2018-2024
02 艺术家自述
ARTIST STATEMENT
生态艺术思维的核心内涵
文/张永胜
一、生态思维解释
“生态思维”不能简简单单的理解为通常的系统性思维模式,我在这里说的“生态思维”核心内涵是生态逻辑下的思维,它不同于通常惯性思维下的生态环境概念,“生态思维”是以生态的规律为逻辑独具深刻的思维法则,这是“生态思维”的核心本质内涵。
其一、以生态系统性逻辑为思维基础:它是强调将事物规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法则为思维基础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系统性思维让我们认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而要从整体出发去分析和解决。但这只是惯性思维状态下的人类认知方式。“生态思维”是对生态逻辑经过深度梳理归纳后以其发展生态逻辑为内核的升华了的人类新的思维方式,它的生态规律逻辑将始终贯穿于具体事务思维中,支配着思维以生态逻辑化深入梳理思维的并进行思维的方式。
其二、思维的动态平衡:是“生态思维”系统处于不断的以生态规律发展和变化之中,需要保持一种思维动态的生态化平衡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在思考和行动时,要注重以生态规律来修正思维逻辑对各种因素的平衡,不能过度追求某一方面思维而破坏整体的思维稳定性。既要当下的思维延展,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的思维逻辑关系。
其三、思维的多样性:“生态思维”过程中的事物思维变化共同构成稳定的“生态思维”系统。在人类的思维中,多样性思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同样重要,不同的观点、文化和个体相互碰撞与融合,能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活力。尊重和包容“生态思维”,才能促进人类的智慧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迭代变革。
其四、是思维逻辑循环贯穿其中:“生态思维”系统中事物和能量变化在不断循环和思维的再突破,生成新的思维发展路径,这种思维理念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新思维的触动,利用思维灵动使其延展生长顺势而为,以实现“生态思维”的创造性与发现事物规律的新途径进行深入探索。
总之,“生态思维”的核心内涵是其生态规律下的思维逻辑及思维运行法则,它将引导我们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接受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宇宙观,与宇宙星际文明探索中生态事物和谐的视角来看待“生态思维”下一切处理问题的方式。它促使我们在追求未来文明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生存环境而努力,深刻理解和践行“生态思维”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宇宙星际文明的大同世界。
二、生态流思维对创造性艺术有什么影响和实际意义
生态流艺术思维对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与整体,整体与环境,环境与自然法则的大融合激发生态意识,拓展创作视野,生态流艺术思维促使艺术家关注生态问题,将生态意识融入创作。艺术家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态平衡的关切。这种意识的觉醒,不仅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也使他们的作品更具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例如,一些艺术家利用废弃物创作装置艺术,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发观众对生态保护的思考。
2 、遵循自然法则,探索新的创作方式:
生态流艺术强调遵循自然法则,这启发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模仿自然的形态、过程和系统。艺术家们从自然的生长模式、生态循环和物种多样性中汲取灵感,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材料运用。比如,有的艺术家使用自然材料如树枝、石头、泥土等进行创作,让作品呈现出自然的质感和生命力;还有艺术家通过模拟自然的生长过程,让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自然生成,赋予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
3 、形成系统观念,促进跨领域融合:
生态流艺术思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它引导艺术家从系统的角度看待艺术创作,考虑作品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促使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门类和学科之间的界限,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创作模式。例如,艺术家与科学家、工程师、环保人士等合作,将科技、生态学、社会学等知识融入艺术创作,创造出更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4 、对艺术家创新作品的触动:
(1)、创作观念的转变:生态流艺术思维使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而是以更广阔、更深刻的视角来审视艺术创作。他们不再仅仅追求作品的视觉美感,而是更注重作品所传达的生态理念和社会意义,从而使创作观念从“美的艺术”向“生态的艺术”转变。
(2)、表现手法的拓展:受生态流艺术思维的启发,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他们不仅使用传统的绘画、雕塑等手段,还结合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创造出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态变化,或者通过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增强作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5、主题的深化与创新:
(1)、生态流艺术思维促使艺术家深入挖掘生态主题,使作品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环境问题描述,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的长远影响。这种主题的深化和创新,使艺术家的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批判性,能够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2)、生态流艺术思维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在创作中关注生态问题、遵循自然法则、形成系统观念,并推动了创新作品的产生。这种思维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和形式,也为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3)、生态流艺术思维对未来艺术创作的思维理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核心在于通过生态思维的引入,突破传统艺术创作理论的局限,实现艺术创作思维与自然法则的相通,探索宇宙规律的生态化逻辑关系。以下是具体论述:
6、核心观点:
(1)、整体性思维:生态流艺术思维强调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艺术创作,考虑艺术作品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艺术家不再孤立地看待艺术主题及表现问题,而是将作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长远性思维:关注事物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后果,而非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这种思维促使艺术家在创作中考虑作品对社会、环境的长远影响,使艺术创作更具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感。
(3)、多样性思维: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多样性带来的稳定性和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这意味着艺术家将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7、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拓展创作视野:生态流艺术思维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使他们能够从更广阔的生态视角来审视艺术创作。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而是将生态意识融入创作,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问题,从而使作品更具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2)、激发创新灵感:自然界的生态逻辑和自然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艺术家可以从自然的形态、过程和系统中汲取灵感,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例如,模仿自然的生长模式、生态循环等,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3)、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生态流艺术思维鼓励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门类和学科之间的界限,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创作模式。艺术家可以与科学家、工程师等合作,将科技、生态学等知识融入艺术创作,创造出更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如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等手段展现生态主题。
(4)、深化作品内涵:这种思维促使艺术家深入挖掘生态主题,使作品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环境问题描述,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的长远影响。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生态平衡的思考,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批判性,能够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生态流艺术思维为未来艺术创作的思维理论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它通过整体性、长远性和多样性思维,使艺术创作思维与自然法则相通,探索宇宙规律的生态化逻辑关系。这种思维不仅拓展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激发了创新灵感,还推动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和可能性。
张永胜
2025年5月13日于北京
03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S
张永胜
Zhang Yongsheng
1964年出生于河北,1988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攻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居北京,专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7年8月,参加“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今日美术馆);
2018年7月,参加“典藏:当代油画名家作品展”(北京);
2018年8月,参加“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2018年3月,参加“态:当代中国油画研究展”(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2019年9月,参加“深圳艺术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
2019年10月,参加“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台北);
2021年1月,参加“光阴: 当代艺术展”(北京龙吟雅风美术馆);
2021年4月,参加“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国立艺术博物馆);
2021年5月,参加“艺术北京博览会”(北京全国农展馆);
2021年6月,参加“源流:当代绘画展”(韩国 · 西归浦市艺术殿堂);
2023年7月,参加“语言的边界:中国艺术展”(日本北九州美术馆);
2023年9月,参加“光之再现:亚洲艺术展”(日本亚洲美术馆);
2024年5月,参加“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北京全国农展馆);
2024年11月,参加“深圳艺术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
2025年2月,参加“亚洲之光:当代艺术展”(日本亚洲美术馆);
04 画廊介绍·龙吟雅风
GALLERY INTRODUCTION-LYYF
龙吟雅风艺术空间于2003年在北京建立,集展览、市场推广、艺术策划和顾问咨询、收藏、出版、学术研究于一体,位于北京宋庄国际艺术区,展示空间达1000平方米。自成立以来,龙吟雅风既注重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梳理,也注重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空间的展览、书籍的出版等活动有针对成熟艺术家的项目,也有针对年轻艺术家的实验项目,并且2015年以来开展青年艺术家的挖掘与扶持计划。龙吟雅风出版的《当代油画》也是以专题研究为学术形态的大型油画系列丛书(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奖)。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11 号
北京当代·艺博会
5月23日下午1点(周五)
现场直播
来源:当代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