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掌舵人,比亚迪在他的带领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畅销全球,已然成为行业无可撼动的领军者。
如今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掌舵人,比亚迪在他的带领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畅销全球,已然成为行业无可撼动的领军者。
人人都看到王传福登顶了世界巅峰,但其实他这一路走来充满着逆袭和热血。
15岁就成为孤儿的王传福因为有一个好嫂子才得以继续上学,有了今天的成就。
王传福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从一个孤苦少年,成长为如今掌控商业帝国的大佬?嫂子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生活?
15岁的王传福就失去了双亲,虽然家里还有哥哥和嫂子,但是王传福还是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就在这时刚嫁入王家不久的嫂子张菊秀站了出来。彼时的她,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扛起了照顾小叔子的重任。
1983年,对于王传福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迎来了高考。
当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刻,王传福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的录取名单上,他成功被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录取。
这个消息在小小的村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乡亲们纷纷投来了羡慕和赞赏的目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王传福的心中满是喜悦和激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学费的担忧。
张菊秀看出来小叔子的担忧,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再一次卖掉了自己的的嫁妆,但这也远远不够,他们只能挨家挨户的去借。
在那个年代,借钱并非易事,更何况王家已经家徒四壁,还钱遥遥无期,但嫂子放下尊严,一次次上门,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一个又一个人。
进入中南大学后,王传福依旧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所以在临近毕业之际他被成功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很快在单位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但安稳的工作并没有让王传福停下前进的脚步。
信息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王传福:从山寨大王到中国首富》
上世纪 90 年代初,电子通信浪潮席卷中国,“大哥大”、传呼机成了身份象征,彼时在有色金属研究院任职的王传福,被派往深圳比格镍氢电池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里,他敏锐捕捉到二次充电电池的巨大商机 —— 当时一块电池售价高达数百元,堪称 “电子黄金”,但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1995 年,王传福做出大胆决定:辞去铁饭碗,向表哥吕向阳借来 250 万元创立比亚迪。
然而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当时日本垄断全球电池技术,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动辄千万投资,刚起步的比亚迪根本无力承担。
面对困局,王传福另辟蹊径,独创 “半自动化 + 人工” 模式,将生产流程拆解为数十个环节,用人工配合夹具替代高价机械。
这一创新让比亚迪生产成本直降 40%,一举打破日本企业的价格壁垒。
但产品有了,市场却迟迟打不开,作为行业新兵,比亚迪在客户眼中毫无存在感。王传福带着团队一家家登门推销,却屡屡碰壁。
转机出现在台湾电话制造商大霸身上,这家企业同样面临成本压力,王传福亲自出马,用技术优势和售后承诺打动对方。
当大霸将海外订单交给比亚迪时,这场持续数月的 “破冰之战”,终于让比亚迪在电池市场站稳脚跟。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全球电池行业,订单锐减、价格崩塌,日韩企业收缩生产线,国内中小企业成片倒闭。
但比亚迪凭借王传福早年布局的 半自动化模式逆势突围 —— 同等性能的镍镉电池,生产成本比日本企业低 40%,吸引飞利浦、松下、通用等巨头抛来订单,在行业低迷中实现逆势增长。
当同行收拾残局时,王传福已瞄准锂离子电池赛道,2000 年,他带领团队吃住实验室,用不到两年攻克电解液配方、正极材料等核心技术。
2002 年比亚迪香港上市时,锂电池营收占比超 60%,凭借 “成本低 30%、性能高 15%” 的优势切入高端数码市场。
后来王传福做出震惊业界的决定: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
面对董事会反对,他以 “车是装电池的盒子” 破局,将比亚迪工业园改造成 “汽车试验场”,2008 年,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F3DM 问世,以 “油电两用” 设计叩开新能源时代大门。
从电池到整车,王传福的布局暗藏 “降维打击” 逻辑:2022 年比亚迪以 186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登顶全球,2023 年销量飙升至 302 万辆。
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今的比亚迪,市值超万亿,王传福也以千亿身家跻身中国富豪榜前列。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5-02-22——狠人王传福
如今的王传福,早已从当年为学费发愁的寒门少年,蜕变为掌控万亿市值比亚迪的商业巨头。
但在这位千亿富豪的内心深处,他之所以有如今这样的成就,和他的嫂子张菊秀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功成名就后,王传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哥哥嫂子从安徽老家接到深圳,住上了豪宅。
在比亚迪总部,哥哥王传方的办公室虽挂着 “后勤顾问”的牌子,却享受着高管级待遇。
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兄长,在弟弟的支持下负责员工生活管理,从食堂菜品到宿舍设施都亲力亲为。
每逢重要节日,嫂子的衣帽间总会多出几个礼盒,也许在王传福的心里,早已经将嫂子当成了最无可替代的亲人。
更让嫂子感动的是,孙子辈的教育基金早在孩子们出生时就已设立,两个孙子从国际学校到海外留学的费用全部由二叔承担,就连嫂子的娘家人,也感受到这份绵延几十年的恩情。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