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卫红:近年来,聊城市不断加强与太平洋岛国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户聊城。自中心成立以来,聊城市与太平洋岛国以应对气变领域合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值此气变中心成立三周年之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外办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据我了解,“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期间,将举办太平洋岛国“解码中国乡村振兴”聊城行活动,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马卫红:近年来,聊城市不断加强与太平洋岛国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户聊城。自中心成立以来,聊城市与太平洋岛国以应对气变领域合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值此气变中心成立三周年之际,在省委外办的大力支持下,定于5月27日至30日举办太平洋岛国“解码中国乡村振兴”聊城行活动。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此次活动以“解码中国乡村振兴”为主题,广泛邀请太平洋岛国政要、地方政府代表、驻华使节、在华留学生代表,以及与太平洋岛国交流密切的相关省市代表,共计100余人出席活动。此项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田园会场,全景展示乡村振兴的聊城实践。将外事活动“下沉”到乡村,精心选定东阿县“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高新区“顾乡平野”乡村振兴片区、茌平区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主要观摩路线。同时,策划了美丽乡村行、乡村会客厅、舌尖上的乡村、乡村村晚秀、乡村好品展、乡村故事分享会等系列特色活动,创新打造“田园会场”模式。通过这些活动,全方位、全要素展现五大振兴发展水平,立体化呈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聊城路径,让嘉宾能够深入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二是以文为媒,全面擦亮文化交流的聊城名片。坚持“文化为媒”,策划打造聊城乡村优品展、太平洋岛国风情画展和聊城市与太平洋岛国的“友谊之路”图文展,以品会友、以展通心,既生动展现聊城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优秀成果,又全面再现双方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活动期间,嘉宾将踏上一场沉浸式文化探索之旅。将走进东阿阿胶博物馆,领略阿胶千年传承的独特魅力;漫步于曹植公园,感受曹植文化的深厚底蕴;欣赏别开生面的乡村文化艺术展演,深度体验聊城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地域风情。
三是携手共进,全力拓展合作发展的聊城路径。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中国—太平洋岛国乡村振兴合作交流圆桌会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分享经验案例,发布合作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中太务实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太平洋岛国“解码中国乡村振兴”聊城行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聊城市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山东、聊城开放包容的新形象。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2025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活动将在淄博举办。请问,这一活动有什么亮点特色?下一步在友城交往方面,淄博有什么规划和打算?
邵爱芝:淄博市将于5月27日至30日举办“2025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淄博国际友城40年暨第二届国际友好周”活动。届时,300余名中外嘉宾将齐聚淄博,共叙友好、共话合作。近年来,淄博市高度重视国际青年交流工作,举办包括“相聚淄博”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等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入选全省首批国际青年交流空间建设试点城市,为推动淄博国际青年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经积极对上争取,今年活动落地淄博。目前,活动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成果发布内容丰富。将在开幕式上集中发布国际青年交流合作项目,增进互鉴互信,凝聚正向共识。同时,签订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意向书,深化产业、经贸、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是全面彰显地域文化。参会嘉宾将赴淄博陶琉馆、齐文化博物馆等知名历史文化景点参访交流,切身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此外,还特别策划了友城之夜—国际友城大联欢等青年交流活动,向国际青年展示魅力无限的青春淄博。
三是紧扣合作能级跃升。精心策划了国际青年英才对话、“拉美桥”—淄博专场活动,为中外青年企业家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助力淄博市“双招双引”,更好服务全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淄博市始终将国际友城合作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近年来,淄博市与友城间各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活跃,已成为让世界了解淄博、让淄博走向世界的独特窗口和桥梁。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地区结交新友城,不断扩大淄博国际“朋友圈”,截至目前,淄博市已与25个国家的4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构建起遍布五大洲的合作伙伴网。
二是激活资源潜能,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围绕国际友城经贸合作,创新打造了“相聚淄博”“国际友城企业家淄博行”等品牌活动,举办各类淄博推介会、招商洽谈会12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或协议30余项,推动柬埔寨柴桢市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等20余个项目取得实绩实效。
三是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相亲心相通。加强友城间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与韩国广州市建立起陶瓷产业交流互访机制,数百名陶瓷名家参与其中,互展产品千余件;与法国拉罗什市等友城组织青少年互访活动50余批次500余人;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市等友城建立主流媒体互宣机制,夯实友城交流的民意基础。
下一步,淄博市将秉持“与友城共成长”理念,扎实开展经贸、文化、青少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多淄博贡献!
凤凰网记者:
国际友城是十分重要的开放资源,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请问,山东开展国际友城工作这些年来,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效?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着重用力呢?
陈白薇:山东国际友城工作始于1979年,46年来已与106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702对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来,山东友城发挥内引外联作用,有力扩大了山东对外交往广度深度,荣获全国对外友协颁发的“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工作中,省委外办着力优布局、建平台、拓交往、树标杆、塑体系,推动友城工作与开放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一是“优”对外合作布局。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俄罗斯莫斯科州、柬埔寨柴桢省等沿线国家地方建立多对友城,截至目前,已与80个沿线国家建立了409对友城;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与29个周边国家建立271对友城,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友城网络。依托落户山东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与岛屿国家建立21对国际友城,持续助力国家优化对外开放布局。
二是“建”高能开放平台。聚焦以友城建机制,以机制搭平台,先后建立“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等10余个友城双多边机制,打造了“拉美桥”“非洲桥”等交流平台。2019年、2023年,举办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有力提升了山东开放平台能级。
三是“拓”民间交往渠道。以友城为桥梁,对外建立了近5000对友好学校、医院、媒体等,与友城互办文化展、推介会等文化交流活动600多场次,开展友城外宣活动180多场,在20余个友城建立了“尼山书屋”和“山东之窗”,有力促进了山东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比如,多年来,有许多山东的“国际粉丝”积极推动山东与世界的交流合作,为表彰他们的贡献,向400余名外国友人授予“山东省荣誉公民”“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极大增强了国际友人的自豪感。
四是“树”青年外事标杆。聚焦青年这一特殊群体,连续举办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创新探索“对美交流+友城+青年”的新模式,成功举办“2024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暨中美青年交流营”,获得高度评价。在友城框架下,办好“山河友声”青年交流海外行等特色活动,山东青年交流品牌叫响全国。
五是“塑”科学管理体系。搭建省市一体、上下联动的友城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山东省国际友城工作实施细则》,全流程规范省、市、县和基层单位四个层级友好关系的建立、审批和管理。出台《全省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建设工程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建设更多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实践平台,促进友城更高质量发展。
省委外办将放大友城周的外溢效应,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国家和关键地区,结识更多新朋友,扩大交往“朋友圈”;
机制性做大做强山东多边友城交流活动,打造“黄湄对话”“丝路鲁约”等交往品牌,实现友城交往“全面开花”;加强友城外宣,借“外眼外嘴”讲好山东与友城间的交往故事,促进友城间人民“民相亲、心相通”,推动全省友城交往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强保障。
来源:山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