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彩布为纸,银针丝线作笔,在岐黄故里庆阳,一个个精美的香包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是灵动鲜活的艺术品,更是承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金代“千岁香包”的出土,印证着庆阳香包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古朴拙巧的形态,至今仍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文化印记。
千岁香包。 黄克义 摄
丝绸彩布为纸,银针丝线作笔,在岐黄故里庆阳,一个个精美的香包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是灵动鲜活的艺术品,更是承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金代“千岁香包”的出土,印证着庆阳香包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古朴拙巧的形态,至今仍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文化印记。
如今,庆阳将香包这一国家级非遗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基地 + 公司”“公司 + 农户”等创新模式,让10万从业者在飞针走线间编织致富梦想。小小香包走出国门,在法国、韩国等多国绽放光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国内20多座城市的线下门店,也让庆阳香包的魅力持续散发。
从远古图腾到致富“金荷包”,庆阳香包正以全新姿态,续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彩篇章,让千年香韵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端午佳节,香包热销。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琳琅满目的香包挂件。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市民选购香包。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精美的香包吸引市民驻足观赏。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戴香包,过端午。 通讯员 刘小银 摄
游客选购香包。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西峰区锦绣坊的绣娘们正在制作香包。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网红直播销售香包。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布老虎。 特约摄影 秦彦慧 摄
来源:这里是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