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妆品中高关注物质通常称为安全性风险物质(国食药监许[2010]339号),可理解为《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2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2中所列禁用和限用物质或化妆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物质。
化妆品中高关注物质通常称为安全性风险物质(国食药监许[2010]339号),可理解为《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2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2中所列禁用和限用物质或化妆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物质。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报告。
安全性评价步骤
欧盟化妆品法规1223/2009 条款17提到对于生产过程中、储存或从包材中迁移出的杂质,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认为是安全和合法的,即良好生产规范(GMP/ISO22716)条件下证明技术上不可避免(Technicalunavailability)而带入、产生和存在的非有意添加的微量禁用物质,经过安全评价后确认安全。
检测发现高关注物质后对其评价分为4步:第1确定该物质的基本信息,如INCI名称、CAS号和结构式等信息;第2查找该物质是否有“官方限值”,并将其与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检测结果超过官方限值,可直接判定产品或原料不合格,如果没有官方限值则进行第3步收集和整理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数据和产品使用信息;第4根据所收集资料对检测出的高关注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
指化妆品法规中对于该物质的限值,如《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欧盟化妆品法规1223/2009、加拿大卫生部HOTLIST、日本厚生劳动省化妆品标准等中关于禁限用物质的规定。
安全性评价: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应包括分子量、粒径、蒸汽压、水溶性、辛醇/水分配系数值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风险评估非常重要可用于推测毒理学端点特性和判断风险评估项目。
如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0 μm或液体蒸汽压常温常压下小于0.1Pa则被认为不太可能通过正常呼吸进人肺部并引起吸入毒性;水溶性低于1 mg/L则认为该组分很难被皮肤吸收;物质分子量大于500且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在-1~4之外,则认为该物质不易被人体皮肤吸收,风险评估时使用的经皮吸收率为10%,而不是使用100%的默认吸收率。
安全性评价:毒理数据
化妆品毒理数据一般源于单个组分或是成品的人体临床测试、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动物试验、体外测试、计算机模型和交叉参考(Read-Across)等,其中以人体数据和动物试验结果最为可靠"。
化妆品或化学品的毒理特性大体可分为11项毒理端点(End point),即急性毒性、眼刺激性、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性、经皮吸收率、中长期重复毒性试验数据、基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毒代动力学和光毒性。为了测试和衡量各个毒理端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多项动物测试和体外测试指南,这些指南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并作为官方测试指导方法。
11项毒理学端点中与高关注物质(杂质)相关度较高的是中长期重复毒性试验数据、致癌性、致基因毒性和生殖毒性(Carcinogenic,Mutagenic or Toxic for Reproduction,CMR);化妆品中杂质的含量较低,通常不会造成急性毒性、眼和皮肤刺激性,因此这3项风险较低,通常不需要额外考虑。
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
OECD关于风险评估的指导文件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3个主要方面:危害评估(危害鉴定和剂量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
根据毒理端点和风险评估理论的不同,危害评估可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常见于皮肤和眼刺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生殖毒性的分析和评估,这些分析和评估结论往往以“是或否”、“低、中或高”来表示,多用于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中(MSDS/SDS)作为物质或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Classifcation,Labeling and Packaging)的依据。如果实验数据充分并给出了起始值(Departure value)如NOAEL(NoObservedAdverse EfectLevel)等,以上端点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暴露评估可分为外部暴露水平(ExternalExposureLevel)和系统可利用剂量(SystemicallyAvailable Dose)。外部暴露水平包括人体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到的化妆品总量,如经口摄入量、皮肤接触量和空气中含有量;系统可利用剂量是指化妆品组分通过生物膜进入到人体血液或其他器官中的实际剂量。欧盟消费品安全技术委员会(SCCS)颁布的第8版的化妆品组分测试和安全评估指南中讨论了该方法在化妆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给出了不同产品消费者的暴露量(每日使用量)。
风险表征通常需要根据该物质已有危害评估和暴露评估情况,并考虑诸多不确定因素(UncertaintyFactor)如物种的种间区别、种内区别、剂量效应关系、暴露途径区别、暴露时间区别和毒理数据质量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并最终计算得出人体衍生无影响程度(Derived No Effect Level.DENL)、安全边际系数(MoS)或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Daily Intake,ADI)等风险表征值,从而最终确定该化妆品组分的风险大小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控。致癌物质可以分为有阈值(Threshold)和无阈值(Non-threshold)2种类型有突变性的致癌性通常认为是无阈值,评价方法比较复杂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无明显风险水平(No Signifcant Risk Level,NSRL)和终生致癌风险度(Lifetime Cancer Risk,LCR)。
来源:生活小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