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和Drake Bennett报道称,苹果计划允许欧盟用户将默认语音助手更改为Siri以外的选择,这项改变将涵盖iPhone、iPad、Mac等多个平台。
Siri,可能要被用户抛弃了。
日前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和Drake Bennett报道称,苹果计划允许欧盟用户将默认语音助手更改为Siri以外的选择,这项改变将涵盖iPhone、iPad、Mac等多个平台。
欧盟向来是反对苹果垄断的领头羊,推动了iPhone普及USB-C接口、开放应用侧载。去年欧盟落地生效的《数字市场法案》(DMA),更是剑指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苹果、字节跳动、Meta、微软等互联网巨头。
可安卓、鸿蒙、iOS等不同平台的品牌头部厂商,暂时没有一家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语音助手属于产品的基础功能。迫使苹果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的原因,除了欧盟的反垄断政策,可能也有Siri体验方面的问题。
2010年收购Siri公司,并在iPhone 4S上将其变为内置功能的的苹果,是手机语音助手领域的先驱之一。然而在华为、小米、三星、OPPO、vivo、荣耀等品牌手机语音助手越来越好用的同时,曾引领行业Siri却逐渐掉队了。
2011年,Siri与iPhone 4S一同发布,首次被整合进操作系统之时,堪称电子产品领域超级明星。甚至在后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全球刮起了「调戏」Siri的风潮,比如向Siri询问哲学问题、求婚等,Siri也如同段子手一般俏皮回应。可惜,段子手Siri消失了,只留下一个机械式回应用户的语音助手。
导致Siri衰落的罪魁祸首,可能是苹果内部的分歧。
2018年,美国媒体The Information在报道中提到,苹果内部对于Siri的发展方向存在争议,一部分人认为Siri应当专注搜索功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Siri的终极形态应该是「多任务型助理」。
(图源:苹果)
事实上,Siri原团队的目标,就是整合电商平台,提供多场景交互服务,原始版本实现了深度集成40多家第三方网络服务,支持餐厅预订、票务购买、本地商户评论等功能。苹果收购Siri后,禁止其与外部公司合作,导致Siri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少。
乔布斯虽表示,未来会面向第三方开放,可iPhone 4S与Siri发布的次日,乔布斯与世长辞。没有一位话语权高、眼光独到的领导者做主,苹果内部关于Siri发展方向的分歧愈发严重,空耗资源却进展缓慢,直至被其他企业超越。因理念在苹果公司无法实现,Siri公司三大联合创始人中的Dag Kittlaus、Adam Cheyer、Tom Gruber先后离职。
AI时代的到来,给了语音助手更多可能,华为、荣耀、OPPO、vivo等手机厂商,陆续为语音助手接入了DeepSeek,以提升对用户语义理解和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苹果早在2014年,就认识到了AI的重要性与潜力,为此收购了数十家AI企业,曾考虑过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但当AI逐渐走入我们生活之时,苹果的老毛病又犯了。
Mark Gurman表示,苹果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对AI持怀疑态度,认为AI风险巨大且回报有限,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AI主管John Giannandrea虽大力支持研发AI技术,却因与Craig Federighi的冲突工作屡受阻碍。另外,训练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音助手需要大量数据,苹果极度保护用户隐私的政策,也给Siri的发展戴上了枷锁。
Apple Intelligence登场后,用户口碑并不理想。苹果原计划基于Apple Intelligence和App Intents,实现跨应用操作,但Apple Intelligence体验不佳,导致升级版Siri发布时间屡次延后。今年3月苹果高级总监Robby Walker表示,Siri仅在60%-80%的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不得不推迟新功能上线的时间。
作为万物互联的核心,手机语音助手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将越来越大,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意味着苹果在欧盟成员国将与谷歌Assistant、亚马逊Alexa等语音助手正面竞争。之前Siri变成「人工智障」,用户没得选,日后若依然是「人工智障」,Siri可能要面临被欧洲用户淘汰的命运。
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是整个智能生态的控制中枢,无论是手机跨软件操作,还是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都有不小的利润空间。
电子产品转售网站BankMyCell给出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手机市场苹果的份额高达61.45%。Counterpoint Research则指出,2024年高端手机(600美元以上)市场,苹果的份额为66%。
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和高端市场销量,让苹果面对软件开发者、智能家居企业时更具话语权。Siri被其他语音助手取代,可能会撬动苹果的地位、打破苹果构建的生态体系,让部分合作伙伴转向谷歌、亚马逊等企业的怀抱。
Siri体验变差的问题,苹果早已认识到,并尝试做出改变。据The Information报道,2023年苹果管理层要求工程师必须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开发Siri功能,禁止将ChatGPT等外部模型融入最终产品。Craig Federighi接管Siri项目后,以效率和体验为核心,引入外部AI大模型,打破了封闭式开发的传统。
(图源:苹果)
新任Siri工程负责人Mike Rockwell,又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将Vision Pro软件团队的多名得力干将调到Siri部门担任管理人员,从架构层面对Siri进行技术重构。当前Siri采用「双脑」系统,一个负责处理传统命令,另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负责更复杂的任务,苹果计划将其统一为单一架构LLM系统,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数年时间。
Mark Gurman称,苹果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对基于大语言模型的Siri寄予厚望,但在营销层面会将其与Apple Intelligence进行区分,此举被认为承认苹果在AI领域发展落后,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为减少对品牌影响的影响,苹果已在改变营销策略,拒绝「画饼」。过去苹果通常在新功能上线前数个月,便在发布会中公布相关消息,有时因开发进度问题,功能会跳票一段时间才能上线。如今苹果新功能发布节奏改为务实风格,能够看出苹果内部了解在Siri和AI项目研发方面存在不足。
苹果最需要做的,或许是统一内部意见。从谷歌跳槽到苹果的AI主管John Giannandrea,因未能融入核心圈子,话语权有限,导致苹果在AI领域投入的资源不够。即使OpenAI的崛起,引发AI热潮,苹果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依然认为OpenAI、Meta、谷歌等企业对苹果构不成威胁。
(图源:豆包AI生成)
苹果多位高管与其Craig Federighi持相同态度,Mark Gurman爆料称苹果有高管表示,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你真的不知道产品是什么,直到你投资完成,这不是苹果的思维方式,苹果坐下来开发产品时,就已经知道最终目标是什么了。
未能结合AI大模型的特性改变观念,以至于内部存在分歧,是苹果最大的问题。乔布斯独一无二的话语权,是苹果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打造出引领智能手机行业的iPhone的关键因素。
Siri团队大换血,足以表明苹果的决心,但Mike Rockwell带领团队能否打造出体验媲美竞品的Siri,需等待时间验证。考虑到升级版Siri的跳票,即便苹果真的有能力打造出体验直追友商的Siri,也需要不短时间,至少无法在2025年上市。而这段空档期,则是谷歌、亚马逊侵占Siri份额的关键时期。
关于苹果何时允许欧盟成员国iPhone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Mark Gurman没有给出明确时间,但欧盟步步紧逼之下,留给苹果的时间恐怕不多了。问题是,苹果重构Siri需要数年时间,已发布的功能上线,也需要一年左右时间。
这段空档期,是亚马逊和谷歌的机会,这两家企业的语音助手拥有丰富的技能,例如基于生成式AI打造的Alexa+可理解上下文语义,并辅助用户完成娱乐、学习、家庭管理等多种任务。
据全球数据平台Trading Economics统计,欧盟总人口约4.5亿,市场潜力不输美国。升级版Siri和基于大语言模型重构版Siri上线前的空档期,将是谷歌和亚马逊扩大影响力和增加用户规模的最好时间。
所幸,除了欧盟,全球其他苹果主要市场如中国、美国等,对于苹果较为友善,未曝出要求苹果允许用户更改默认语音助手的消息。依靠这些市场,Siri可以保住基本盘。
从2014年提前布局AI以来,苹果收购了多家公司,财力、人才都不缺,所缺的是能够将其整合起来,并投入足够多资源的魄力。互联网巨头微软今年初表示,2025财年将投入8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Meta、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将投入巨额资金研发AI。
苹果AI技术落后,原因之一在于「过于自我」,考虑的是我认为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去问用户需要什么。以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为代表的成员,不愿意在AI领域投入太多资金。从Siri团队换血、更改营销策略来看,苹果已经鼓足了劲,要在别人不看好的Siri的时候争一口气。
来源:雷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