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安吉的故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8:51 2

摘要:我小时候生活在厂堂街的一个大墙门里,有十几户人家挤在一起,挺热闹的。由于我们的邻里关系融洽,大家都很有礼貌,这位大伯伯是邻居孩子对自家亲戚的称呼,于是,小伙伴们也都那样亲切地称呼他为大伯伯。有趣的是,大伯伯的妻子我们却没有称为“大妈妈”,而是依她的女儿丽霞的名

我是一个宁波老人,与安吉会有什么故事呢?你莫急,我还真的与安吉有一些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一、安吉是大伯伯原先工作过的地方。

我小时候生活在厂堂街的一个大墙门里,有十几户人家挤在一起,挺热闹的。由于我们的邻里关系融洽,大家都很有礼貌,这位大伯伯是邻居孩子对自家亲戚的称呼,于是,小伙伴们也都那样亲切地称呼他为大伯伯。有趣的是,大伯伯的妻子我们却没有称为“大妈妈”,而是依她的女儿丽霞的名字称为“丽霞姆妈”。

几年前,我专门写过一篇回忆小文《我的邻居大伯伯》,可见这位邻居家的大伯伯对我,乃至对我们的众多小朋友们的印象有多深、影响有多大!

大伯伯姓陈,以前工作单位在安吉,所以,我小小年纪就知道我们浙江省有一个叫做安吉的县。虽然我出生在宁波,一直在宁波生活,但由于我家的祖籍也不是宁波,而是也有一个“安”字的淳安,也许有那么些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从小对地理、地名有一种敏感,所以,我很早、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安吉了,而且知道安吉的竹子很多、很大、很出名。

故事二、湖州市下辖四个县市,安吉这个我最早记得的地方竟然最后到达。

百度上这么介绍:‌湖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湖州是一座有着100万年人类活动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江南城市。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湖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湖州是吴越争霸的前沿阵地,吴、越两国在此积极修筑“溇港”圩田系统,并实行“省赋敛,劝农桑”政策。这种传统智慧也启发了现代产业发展路径,强调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

湖州在隋唐时期与嘉兴有着密切的联系,嘉兴曾为湖州的辖县,这种隶属关系延续至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嘉兴设开元府与湖州平级,自此开启“双城记”。新中国成立后,两地经历了长达34年的“蜜月期”,同属嘉兴专区,办公驻地甚至在湖州‌。

湖州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联系为两地的合并提供了社会基础。2019年,国家发改委将嘉湖片区列为全国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要求到2025年实现五大领域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浙江省也将嘉湖一体化明确为“四大建设”战略支点,两地已共同编制《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在毗邻区域试点产业共建、生态共保。

我引用这么长的篇幅来解说湖州,是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记得湖州原属嘉兴市管辖,殊不知我竟错了,湖州在隋唐时期与嘉兴有着密切的联系,嘉兴曾为湖州的辖县,这种隶属关系延续至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嘉兴设开元府与湖州平级。所以说是“开卷有益”,今天写这篇文章,我的错误认知才得以纠正!

回到我的小标题上来。湖州市的四个县市,我最早到的是湖州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公出差到过湖州,而自我退休定居宁波后,由于在一些知青交流平台上活跃,我参加了东方知青网与杭州“钱江知青网”的两次联谊活动,一次我们夫妻共同参加了德清的活动,另一次则邀集了几位好友一起参加了东方知青网组织的长兴的农家乐的度假活动,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那一次的欢乐至今回忆起来仍感愉快。

这么算下来,这个很早、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安吉却是最迟到达!

故事三、我与竹子有过十分亲密的接触

我下乡后第一件农具就是竹扁担,我的床是用两只竹马架起来的竹榻,至于锄头柄、铁钯柄那更不用说了,竹的。这两件农具磨起了我双手厚厚的老茧,而那竹柄则被我磨得油光锃亮。所以说,我与竹子是有过十分亲密接触的。

故事四、因为“佛肚竹”而结识林学院。

我比较好学,对新鲜的事物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我下乡在余姚的东乡--丈亭区二六市公社,后来进余姚城区工作。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关系,常要下乡。有一次,我深入到四明山区的唐田公社,这儿也是层峦叠嶂的地方,毛竹也很多。忽然,我发现了几段形状怪异的竹子,我好奇询问,信用社俞主任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我就带着疑问探究起来,到处打电话请教,无果。仍不死心,冒冒失失地向浙江林学院发去了一封问询信。说起来中间还有一个过程,第一次去信泥牛入海,人家没空理我。不死心,第二次又去信,记得还出了几句怨言。也许正是这几句怨言起了作用,学院回信了,告诉我茫茫竹海中形状特别的竹子是有的,我说的那种叫“佛肚竹”,并感谢我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关心爱护云云。根据邮戳显示,记得这个林学院就在安吉。

因为在余姚工作生活了很多年,尤其是在陆埠(这是个著名的山货集散地,过去许许多多的竹制品、笋通过这里经姚江向四周发散)也工作生活了几年,所以,对竹子、笋、竹制品等已非常熟悉,昨天我饶有兴味地在天荒坪参观了“竹印象博物馆”,特地买了一些特产。博物馆布展得很好,新生代的竹制品科技含量较高,令人欣赏、令人欣慰!只是其中有一句解说词我认为不准确,说“竹制品可以作为塑料的替代品”,此话说反了,以前我国丰富多彩的竹制品正是被塑料制品击溃的。但是,竹制品的环保、便利、价格便宜等优势,确实是可以挑战塑料制品的。只是,制作竹制品的工匠几乎断代了,制作竹制品效率低下的难题也很难破解,这些是竹制品很难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待科技创新,不断探索,为我国广袤丰富的竹子找到新的出路,则善莫大焉!

来源:觉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