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心里只要有求取功名的志向,就一定能获取功名;有求得富贵的志向,必定可以得到富贵。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心里只要有求取功名的志向,就一定能获取功名;有求得富贵的志向,必定可以得到富贵。
一个人有了志向,才有明确的目标,就像大树有根,自然向上向高生长,立定了志向,才能心无旁骛、专注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
从古到今,但凡有所成的人,其心中都有坚定不移的志向,有些人是随才而志;有些人是随势而志;有些是人随遇而志。
生命成长角度看志向,志向会决定人生的走向,正确的志向,让一个人走向人生康庄大道,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志向,决定他能走多远,志向就是我们的信仰,督促着我们前进,生发驱动力。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人生没有志向,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拥有各种工匠技艺,也完全是依靠志向才能学成的。
树立真正的志向,知不足,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志向意志坚,做事方能持之以恒,终得成就,人一旦有了可行的志向,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找成功的方法,生命状态和人生走向,志向有直接的关系,清晰的志向如同导航,
志:心之所向士之心为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人之志,用现代文言之,即为人民服务。
为何立志?人有圣人,贤人,庸人,小人之说,志向就是人的发动机,他的意义不一定在于实现,更在于志向的引领,引领我们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人一辈子,有无清晰志向,决定了人生结局的层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志向,每一个阶段的志向也会有所不同,志向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觉醒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根基。
陶朱公范蠡的富贵之路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于是毅然选择离开官场,他有志于富贵,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商业头脑开始经商。
范蠡乐善好施,经常救助贫困百姓,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实现了自己对富贵的追求。
曾国藩的修身立志与功名成就曾国藩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但他自幼有志于功名,他勤奋读书,不断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在官场中,曾国藩以正直、忠诚、勤勉著称,他致力于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曾国藩成为晚清重臣,获得了功名,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人立定了志向,也就会得到功名富贵了。
要立定转到的一个个念头,都是谦虚的。碰到极小极小,像灰尘一样的小事情,也都要使得旁人方便,能夠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要晓得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造成了。
发大心立大志,才能够有恒心去做事,人没有恒心,一切都不能成就的,所以人有志,才能有恒,那么志大则恒长,志小则恒短。
无志者常立志,二三其德,有志者立长志,之死靡,它没有志向的人经常在“立志”,又经常在“弃志”,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可谓“二三其德”;有志向的人。
立定一个志向不会轻易改变,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做到“之死靡它”,人生志向决定人生的高度,生命的质量,有志之人才能攀登人生的巅峰,挑战生命的极限。
“无志者”与“有志者”的根本区别,不做“常立志”的无志者,做-个“立长志”的有志者,志存高远,明辨笃行,谱写生命的华。
时刻牢记最终目的,过程中做的每一步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这就是做事之锚定,过程目标可以随时调整,但最终目的始终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志向的力量,驱动人生前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这句诗,道出了志向对于人生的引领作用。
高尔基也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正是志向的力量所在,激发我们的潜能,驱动我们不断前行。
成事和立志是一回事,立志修得一个心性光明的人,做成心性光明的事,永远走在大道上,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修为之道,成果是修为的过程也是修为自然的结果。
我们在做成事的过程中,也修得自己的心性光明。这就是惟精惟一,始终如一,以终为始。
志向决定高度,平庸皆因无志:勇攀人生高峰,不负韶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坚定自己的志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