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吹“穷困潦倒”的中国变成了东方神话:闪亮“魔幻中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21:47 2

摘要:过去西方媒体写中国,关键词是“贫穷”“不可持续”。现在标题变了,叫“魔幻中国”“不可思议的东方速度”。这变化,不是人设反转,是现实打脸。

过去西方媒体写中国,关键词是“贫穷”“不可持续”。现在标题变了,叫“魔幻中国”“不可思议的东方速度”。这变化,不是人设反转,是现实打脸。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超千万,AI技术全球领跑,光伏产业链打包输出全球。西方媒体忽然说好话,背后没换立场,是他们被现实拽着回头。

BBC不讽刺了,CNN收敛了,《经济学人》开始正经分析中国奇迹。原来当初说“穷困潦倒”的中国,已经用一个个成果砸出了一个他们没法否认的“神话”。

2019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七成是负面。到了2025年,负面比例降到四成,超过一半开始“正面叙事”。改口不是觉悟,而是撑不住了。中国的发展太真实,西方的滤镜扛不住高光。

BBC是标志性案例。过去播中国新闻,滤镜灰、语气冷、镜头跳。说中国高铁快,会加一句“但缺少自由”;说脱贫成绩好,会来句“代价是什么”。

到了2024年,变了。报道华为、DeepSeek、AI模型突破,开场就称‘世界瞩目’,连用词都规整了

光看新闻还不够,看事儿。2024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破千万,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比亚迪一季度出口近20万辆,排在全球新能源车企第一梯队。欧洲市场反应激烈,法国工会上街,美国启动关税调查。舆论那头再不服,也得承认:中国车不只是来了,是打穿了。

再说高技术出口。2024年前4个月,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4%,占总出口20%。谁还说中国只能做组装厂?现实给了新定义: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跳跃。

这波“硬实力数据”,逼着西媒改口。他们说“中国增长神话终结”,结果汽车走出国门、AI冲进实验室,连他们自己都解释不通。

嘴硬不能掩盖手软,写稿的人扛不住现实的镜头。等到连欧美普通民众都能在自媒体上看到真实中国,媒体嘴里的“魔幻”,就只剩下“终于诚实”。

过去西媒一家独大,说啥就是啥。如今话语场变了,传播不再靠编辑室,而是靠手机镜头。

TikTok、小红书、B站内容飞进全球。巴黎青年刷到中国农民直播种麦,洛杉矶中产看到甘肃沙漠Wi-Fi全覆盖。这些内容带着温度,也带着冲击。西方人开始怀疑:我们看到的是完整中国吗?

《风闻》专稿里提到,2024年国际传播重大变化,是“全球用户不再仅信西媒,转而主动搜索中国内容源头。

短视频和AI剪辑,让中国从“被描述”变成“自我展示”。这不是反制,这是打破封锁。

海外用户说,中国怎么这么“高效”?你说没自由,他刷到郑州暴雨救援直播;你说没科技,他看到华为发布会技术细节。这种冲突,不是辩论能解释的,是事实自己说话。

连BBC都不得不调整视频风格。2024年4月起,多条有关中国的内容从“灰色调”改成自然色,剪辑方式贴近Vlog模式。网友直言:“这不是报道中国,是开始学中国。”

还有一点最要命:年轻人不看CNN了,他们看的是普通人讲述的“中国日常”。从广东骑行者到东北烧烤博主,这些“无组织传播者”,却成了国际传播体系里的“破局者”。

2024年,“魔幻中国”成了TikTok热词。CNN解释不过去,只能开始报道中国的“社交媒体转型”。问题是,转什么型?真实而已。

当外媒都被网友“反向教育”,当西方青年开始主动点赞中国,西方媒体才意识到,他们失去的,不只是叙事权,还有群众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究竟在哪些现实战场上,被中国彻底压住了节奏。

2024年,中国AI模型DeepSeek一出,欧美科技圈震了。不是因为它高调,而是因为它开源、好用、稳定。《经济学人》在那一期社评中首次用“China leads the way”做标题开头,多少年没见的场面。

光伏这边,中国份额占了全球80%。全球绿色转型喊了几十年,真正供得起全套设备、能打包交付的国家,只剩一个。CNN终于承认,中国不再是“制造者”,是能源结构改变者。

不仅国内火,海外落地项目也连连出圈。埃及新首都轻轨、斋月十日城、中巴合作的美丽山输电项目,都被《联合早报》《日经亚洲》写进“未来城市样板”专题中。

2024年上海车展,七成车型为新能源车。《世界报》评论称:这不是展览,这是‘量产的未来’。

还有他们没想到的,就是“快”。中企修铁路,修的是效率;建工地,建的是信任。外媒记者采访非洲项目时,发现当地民众对中企称呼是“靠谱的人”。这四个字,在外媒稿子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些项目上不是单点出击,而是形成了产业群。光伏、AI、电动汽车、特高压,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张网。

这些成就不是靠喊出来的,是中国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拼出来的。人民日报说:奋斗,是中国发展的注脚。西方媒体的转向,不过是终于学会看这个国家的“真面孔”。

曾经他们说中国是“异类”,现在他们说中国是“异数”。可我们清楚,这不是意外,是奋斗换来的必然。等着看“魔幻”的人还很多,而中国,才刚刚进入“主场时间”。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人民网.2025-04-29.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汽车产销、外贸大盘看中国经济前景.人民日报.2025-05-14.

港媒:中国经济成功正重塑西方媒体叙事.环球网.2025-03-24.

【重磅】赵磊:从偏见到共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转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2020-04-20.

当自媒体叙事击碎外媒滤镜:在世界新闻日,审视真实中国的传播新格局.观风闻.2025-05-03.

特稿|“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发展结出的硕果”——海外媒体突破西方传统叙事报道真实中国.新华社.2024-07-10.

面对中国,它们在变!.环球时报.2025-03-24.

来源:探史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