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某公司职员张先生接到自称“抖音官方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其账号已开通“直播带货”功能,如不取消将每月扣除800元费用。
5月14日,某公司职员张先生接到自称“抖音官方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其账号已开通“直播带货”功能,如不取消将每月扣除800元费用。
从未使用过该功能的张先生慌了神,在“客服”一步步诱导下,通过银行卡多次转账,最终损失金额高达89.7万余元!
冒充平台客服诈骗常见套路
诈骗套路全解析:骗子如何“三步掏空”你的钱包?
1.伪装身份,精准施压
骗子冒充“平台客服”,利用改号软件伪造官方电话,以“扣费”“封号”“影响征信”等话术制造恐慌。(如张先生遭遇的“每月扣800元”)此类话术多针对短视频、电商平台用户,利用用户对平台功能不熟悉或对扣费机制的担忧,诱导其急于“取消服务”。
2. 远程操控,诱导转账
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引导进入虚假“退款页面”,以“验证身份”“资金保护”为由,诱骗输入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诱导输入高仿网址:骗子不再直接发送链接,而是引导受害人自行输入伪造的“官方网址”(如“中国银保监会.com”),利用心理暗示增强可信度。
3.连环陷阱,榨干积蓄
首笔转账后,继续编造“操作超时”“解冻账户”等理由,逼迫受害者多方借贷,直至掏空所有存款!
此外,除传统转账,近期出现以下新手段:
操控账户登录方式:要求将银行APP登录方式改为“指纹/人脸识别”,借机通过屏幕共享获取生物信息;
伪造“资金验证”流程:以“关闭扣费通道需验证流水”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贷平台借款并转账。
陷阱核心特征(与既往手法的差异点)
1. 精准利用平台功能漏洞
骗子从传统电商、物流转向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利用用户对直播带货、付费功能等新兴业务不熟悉实施诈骗。
2.心理操控更隐蔽
话术迭代:避免使用“转账”“网贷”等敏感词,改用“解绑银行卡”“系统验证”等中性表述降低戒备;情绪施压:通过反复催促、强调“超时将永久扣款”等手段制造焦虑,干扰理性判断。
3. 技术手段融合社会工程学
结合伪造的“工号”“授权文件”甚至假冒反诈提示页面(如显示“已通过公安备案”),进一步伪装合法性。
针对性防范提醒
1. 识破“自动扣费”话术的关键动作
官方渠道反向验证:挂断电话后,直接通过APP内“我的设置→账户与安全”查看订阅服务,切勿相信电话中的“客服指导”;
扣费规则常识:正规平台自动扣费需用户主动签约且需密码/生物验证,不存在“误开通即扣款”。
2.拒绝一切远程操控要求
禁用屏幕共享功能:凡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如Zoom、腾讯会议)并共享屏幕的“客服”均为骗子;生物信息保护:绝不向他人透露人脸、指纹信息,银行APP登录方式勿随意更改。
主动设置“冷静期”,延迟操作:接到“扣费”“注销”类电话时,告知对方“1小时后自行联系官方客服处理”,打破骗子制造紧迫感的节奏;
亲属联动核实:老年人、家庭主妇等易受骗群体,可要求家人陪同操作或拨打110反诈专线核实。
3.技术防护补充
拦截境外号码:开通运营商“国际来电屏蔽”服务(如移动用户发送KTGJFS至10086),过滤“+”“00”开头的诈骗电话;
浏览器风险提示:安装具备“诈骗网站识别”功能的浏览器(如360、火狐),自动拦截高仿网址。
紧急止损建议
若已转账,立即执行以下操作:
1. 冻结账户:通过银行APP一键锁卡或拨打客服电话挂失;
2. 保留证据:切勿删除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截图转账明细;
3. 报警并提交材料:立即携带手机、银行卡至反诈中心,申请紧急止付。
素材来源:网络
编 辑:杨 芳审 核:杨 芳
签 发:曾启雄来源:铜仁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