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心照湟水,一路诗梦筑表情·《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12:05 2

摘要:今天从参加活动的人数来看,还真是“椰风挡不住,犹如湟水河拦不住!”西宁表情平台的人气是在座各位带来的,希望西宁表情平台的人气永远高涨!

#图文打卡计划#十年文心照湟水,一路诗梦筑表情——《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致辞

十年文心照湟水 一路诗梦筑表情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致辞

作 者 | 冶金莲(青海)

尊敬的文学界的各位主席、编辑、作家、各位同仁、亲爱的文友们:

大家早晨好!

首先致以最崇高最诚挚的问候,祝福大家吉庆平安!我谨代表《西宁表情》文学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向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冶金莲副总编辑总结展望

今天从参加活动的人数来看,还真是“椰风挡不住,犹如湟水河拦不住!”西宁表情平台的人气是在座各位带来的,希望西宁表情平台的人气永远高涨!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今天,我们怀着感恩与敬畏的心情相聚于此。感谢青海丝路文化馆的鼎力支持,感谢阿瑞奶奶的爱心捐助,让我们得以在这座承载千年文明对话的精神殿堂里,共同回望《西宁表情》文学平台走过的十年历程。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作为平台的一员,此刻我心中更多是忐忑,对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站在这里发言,的确有些诚惶诚恐。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因为对于写作,我只是个写作初学者;对于文学,感觉自己才刚刚琢磨出点滋味来。我想,假若我还有什么谈资的话,就是对文学的爱好遵从内心的执着罢了。十年光阴,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而我的角色,不过是一粒微尘,有幸见证星光的轨迹。

01

回首:以谦卑之心丈量来路

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怀揣着对文字的赤诚,在一片荒原上播下第一粒种子。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十载春秋,平台发布了1,1000篇原创作品,这并非数字的堆砌,而是两万五千个灵魂在此停驻的凭证;非原创的五千余篇,则是我们为读者架设的文学桥梁。

从寥寥数人的笔谈小聚,到如今跨越地域的文学共同体,每一步都浸润着前辈的提携、作者的坚守、读者的包容。我们深知,平台的成长从来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的功绩,而是时代赋予文字的馈赠。

西宁市作协副主席曹谁先生致辞

此刻,请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后台——那里坐着我们的掌灯人冶晓辉老师。

青海省女作家雪归致辞

十年间,他伏案编辑的剪影,是平台最安静的图腾:为一篇散文彻夜寻找最契合的配乐,给诗歌配上最为适合的美图,甚至为某句方言,某个青海话要表达出精准的意思多方打听探讨,希望更接近地方特色。

新月文学奖入围作者布衣闲人,分享其作品《尕院儿的掌门人》

另外,我们在西宁表情还有最坚强的后盾支持——我们的朗诵老师们,她们把无声的文字演绎得精彩纷呈。在此,也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

02

沉淀:孤勇中照见的文学方阵

今天,相聚在丝路文化馆,不禁让我们想起张骞凿空的孤勇与玄奘西行的执念。文学何尝不是一条无形的丝路。

正如2016年"莱麦丹"斋月征文,我们与西宁市作家协会、夏都公益组织携手,让93篇作品化作连接不同信仰的星火;2021年"睿思杯"民族团结征文,44篇带着酥油茶香与书卷气的创作,在浏览量排名的创新尝试中探索着文学传播的新可能——这些笨拙的实践,或许正是当代丝路精神的微小注脚。我们搬运的不是丝绸瓷器,而是思想的星火;跨越的不是沙漠瀚海,而是心灵的荒原。

03

自省:暗夜提灯者的清醒

冶老师常自嘲是“文学的裱糊匠”,可我们深知,正是他十年间为1,1000篇作品逐字校对的眼疾,为寻找合适的插图所费尽的心思,在无数个凌晨反复调试的音频波形,才让那些飘摇的文字有了栖身之所。

面对十周年的鲜花与掌声,我们更需保持冷峻的自觉。当看到两次征文共137篇作品中,有些作者已悄然停笔;当1.2万篇内容沉淀后,仍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声音被温柔托起——平台就像丝路商队遗落的陶罐,盛过琼浆也装过风沙。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文学从来不是完美的艺术,正如敦煌壁画斑驳的裂痕里,反而生长出更厚重的生命质感。我们愿做暗夜里的提灯人,不求照亮整片原野,但求为迷途者指认星斗的方向

04

前行:在低处开出繁花

未来十年,文学平台将继续以"低伏的姿态"扎根泥土。那8000元与4000元的奖金数额虽微,却是对创作者最庄重的鞠躬;浏览量排名机制虽有争议,却提醒我们永远要在传承与革新间寻找平衡。

我们不会追逐声量的喧嚣,而是守护文字本身的重量;不标榜所谓"文学高地",甘愿成为无名作者的垫脚石。正如丝路古道上的驿站,不求青史留名,只为往来行者递一碗清水。

十年坚持,本质上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这份苦行僧式的执着,不是一个人的固执,而是整个文学平台的精神底座。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现场照

总之, 现今自媒体文学平台的密集出现,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可供书写的平台和传播文字的契机,似乎出现“人人皆为作家”的场景。

马明晓分享其诗歌集作品《日月遗珠》

虽然有时难以排除语言泡沫的泛滥,但也为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从文学的“缺氧缓慢”的状态,慢慢提升为“正常呼吸”,我们的小文有了一席之地。让我们感觉生活还有另一种生存的意义。

心缘代为宣读《西宁表情》公众平台总编辑冶丹枫祝词

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拼抢“牛奶与面包”的同时,也向往着“诗与远方”。诚然,“牛奶与面包”是生活的基础,可即便如此,就算耗费脑筋,花费大量时间也罢,好在我们都有热爱文学的梦,有一颗执着于写作的心。那就让文学爱好成为我们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有精神动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拼命,努力,疾病,挣钱,养家糊口,相夫教子……种种,种种。

清淡如菊、可儿、知足常乐、行若溪流诵读文学作品

《西宁表情》,在平凡中坚守,历经十载,圆了多少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

雨荷、冬青诵读作品文学作品

自媒体文学平台越来越多,爱好写作的人自由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西宁表情》送走了多少文学爱好者,又迎来了多少文学爱好者……在默默里,它在努力营造一个集地方特色文化兼优秀作品为主的多元素交流平台。

文学苑的河流里激荡着我们的故事,流淌着老师们的诗意,愿文学之花永不凋零,让一切美好,让一切执着,坚守在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文学苑里。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主持人小金花

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同心圆起点。愿我们继续做谦卑的追光者,在星轨交织处,与永恒的文字重逢。当然, “一所没有鸟儿光顾的房子,就像没加佐料的肉一样。”

《西宁表情》公众平台十周年见面会活动主持人马聪

《西宁表情》只待盛情,接待四方读者,作家朋友们,与我们一起品读人生,续写人间的故事和旧的人,新的花!

谢谢大家!

文作者简介:

冶金莲。回族,高级教师。笔名,唯晨思云。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河湟文学学会会员,化隆县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有文章散见于《青海日报》《湟水河》《荒原春》《当代文学家》《白唇鹿》等纸刊杂志及微刊平台。《西宁表情》微刊副总编辑。

来源:众嗨娱乐爆点

相关推荐